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医学前沿 >> 正文

基因图谱之父萨尔斯顿:我不会改造人类

http://news.qm120.com2009-04-09 10:33:10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医学前沿

  2009年3月31日晚7点,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会议室,在一片瞩目和掌声中,满头银发、西装配搭休闲裤的约翰·萨尔斯顿大步走来。在用中文简单问候了“大家好”后,这位67岁的“基因图谱之父”随即展开了自己的演讲,演讲的题目名为“科学与的向左走与向右走”。  

  “为什么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感冒?为什么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爱发脾气?除了后天的个性外,主要是先天的基因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作为排列出首份动物基因图谱的科学家,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萨尔斯顿的开场白并没有拉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架势。  

  “每个人的身体细胞包含大约30亿个碱基对配对。它们以生物特有的方式排列组合,构成了人体基因组,从而确定和影响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特征,决定你是你而不是我。”萨尔斯顿说,如果能确认每一个碱基对的序列,将这些密码全盘破解,则能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治疗人类现有的5000多种遗传类及心血管疾病。就目前而言,科学界对于单基因病,比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已经能实现有效的治疗。但对于复杂的多基因病,比如癌症,仍无有效对策。  

  1998年,萨尔斯顿成功绘出了体长仅一毫米的透明线虫的基因组图,这是人类第一次绘出动物的基因组图。之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萨尔斯顿作为学科带头人,在1992年至2000年间,带领剑桥桑格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终于绘制出人类基因草图。  

  近年来,随着基因探索的不断深入,各种基因药物、基因治疗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随即引发了一场“利用基因改变遗传信息是否遵从”的争论。萨尔斯顿怀揣自己的主张,亦由此调整了工作重心,目前他正在担任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科学道德及创新学院主任。  

  2009年1月9日,世界第一个“无癌宝宝”在英国伦敦降生。这则新年“喜讯”,被媒体评价为在基因医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无癌宝宝”是一名试管婴儿,女婴的父系和母系家族几代以来,都有人患乳癌或卵巢癌。为避免后代继续遗传这种基因,夫妇俩决定进行人工受孕,并在胚胎植入母体前进行基因检测。  

  然而此举却在学界掀起一场风暴。有专家担忧这种筛选生育的方式“不道德”,并担忧这项保证后代健康的善意技术,很可能会被某些妄想扮演“上帝”的人滥用。  

  面对质疑,萨尔斯顿告诉《北京科技报》:“如果基因选择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各种疾病的产生,那么,相应的胚胎治疗和选择,我认为在情理上完全讲得通。目前,在英美等国,我们广泛地对那些带有‘唐氏综合症’隐性基因的父母,进行染色体选择。这种干预,是为了避免他们的后代患同样的疾病。”在萨尔斯顿看来,人因为基因的不同而不同,但不应该有人由于基因的弱势而被社会歧视。  

  此外,基因工程亦遭到很多宗教人士的讨伐。他们认为,从人类受精那一刻开始,灵魂就已经产生,因此任何干预胚胎发展的行为都是罪恶的。  

    “我要强调,如果纯粹是为了治病救人,那么相关的干预实验应当得到认可。”萨尔斯顿说,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这是目前大多数国家认可的科学底线。因为14天是个“临界点”:14天前的胚胎还是既无感觉又无知觉的细胞团,尚不构成道德主体,对其进行研究并不侵犯人的尊严;而在14天后,胚胎细胞开始向各个组织和器官发育分化,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此时那些不符合学的实验体应当被销毁。  

  萨尔斯顿始终坚信,科学应该为所有人的利益服务。正基于这点,11年前,他与我们无法想象的巨额财富轻松挥手告别,执意将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向全世界公开。  

  1998年5月,萨尔斯顿团队中的一位科学家文特尔,被商业利益诱惑,宣布退出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课题组,野心勃勃成立了私营公司“塞莱拉”,并声称可以先于国际计划,在三年内完成整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如果“塞莱拉”得逞,不仅会获取基因组序列的专利权,还意味着将大把赚取由此产生的巨额利润。  

  “这是不道德的和令人厌恶的!”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以及来自竞争者的非难后,萨尔斯顿小组赢得了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先于“塞莱拉”完成并免费公布了研究成果。   

   萨尔斯顿对财富的淡漠与他的家庭密不可分。他出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母亲是一名英文教师,父亲是一名英格兰教堂牧师,对于“物质主义者”十分鄙夷。“对父亲生活标准的崇拜,是我汇集科学信息并与大家分享的理念来源。”萨尔斯顿这样告诉记者。   

  谁也无法想象,这位摘取了世界最高科学荣誉的老人,一直保持着非常简单的生活方式,并将诺贝尔奖的奖金基本投入到后续的基因研究中。上世纪70年代,萨尔斯顿任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索尔克研究所,与妻女住在离实验室不到五英里的地方,还在自家的后花园里种植果蔬。即使在他担任剑桥桑格研究中心的主任期间,依然坐公车上下班。  

  究竟是怎样的契机成就了这位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一只小小的水螅。”萨尔斯顿快乐地告诉记者,从小,自己就对各种电动玩具非常着迷。他曾经自己动手组装收音机,还把从商店里搜罗来的一台破旧电视机修好。后来,他迷上生物,把池塘里的水螅养在鱼缸中,用叔叔送的旧显微镜观察水螅的疯狂倒立……  

  “我会组装收音机,但不会重新改类。”有人担心,基因技术的发展最终会导致人类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甚至出现电影中那样的“绿巨人”。萨尔斯顿说:“生命学界向来反对任何非医学目的的基因增强行为,绝大多数国家也都禁止包括在内的基因改造。因此,‘人工进化’取代‘自然进化’的现象暂不会发生。除了治疗的需要,改变基因必须慎重。比如‘定制婴儿’,可以重新**的眼睛、头发以及皮肤颜色,虽然被设计出的婴儿可能智商更高、更漂亮、更健康。但如此改变基因,是不遵从的。我们想的不应该是如何使人更完美,而是使社会更完美。因为基因的不同,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不可代替的,这些不可替代的人构成了社会,这种运转模式符合自然法则。”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