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医学前沿 >> 正文

美国死亡学专家之死揭秘:最终让死亡选择自己

http://news.qm120.com2009-08-16 11:43:18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医学前沿

  施耐德曼曾经在一个普通的早上醒来时,用玩笑的方式为自己写下了讣告:“著名死亡学家死亡”,他笑着看着自己的作品,接着又继续这个笑话:“著名自杀学家自杀”。
 
  当然,他没有自杀,这名用一生来研究选择死亡的人的心理学家最终让死亡选择了自己。今年5月15日,这位90岁高龄,疾病缠身的老人,被称为“美国自杀学之父”的施耐德曼(Edwin Shneidman)在位于洛杉矶的家中去世。他最有名的一句话是“生命中你惟一不用做的一件事就是死亡,坚持到底,它就会为你而做。”

  1 慰问信引发自杀研究

  施耐德曼是乌克兰犹太移民的儿子。小时候,他就喜欢读《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当时他还不知道,40多年后,这本书中将有长达7页的内容来自自己的研究。16岁时,他考入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念的都是心理学。

  1949年,年轻的施耐德曼正在布莱特伍德的一家医院做精神病实习研究,这时,主任给了他一个任务:给两位自杀的退役老兵的遗孀写慰问信。这个任务让从没接触过自杀的施耐德曼决定研究这两个临床案例。

  他来到洛杉矶的验尸办公室,昏暗的地下室里,布满了灰尘,充斥着摩托机油的味道。在这里的死亡档案中,他看到了洛城所有自杀者的记录,其中包括几百份的遗书。按照原计划,他只会在这里工作两小时,可结果他呆了一整天。从此,自杀学成了施耐德曼的研究方向。他总是说,“没有人必须死亡,死亡是可以为你而做的。”

  此前,他从未见过自杀笔记。职业本能告诉他,如果要做研究,就不能直接阅读这些东西,因为偏见会侵占研究者的头脑中。随后,他和后来的著名心理学家法布罗(Norman Farberow)一起开始收集自杀者和非自杀者的笔记,在未知作者身份和意图的情况下对这些笔记进行分析,很快便正确地辨别出了哪些笔记是来自真正的自杀意图者。

  施耐德曼在此后的20年中,一直在使用一个自己发明的词汇“心理疼痛”(psychache),用以描绘病人在心理受挫后产生的无法忍受的心理痛楚。“很多没有自杀的人都存在心理疼痛,但没有一个自杀者不带着巨大的心理疼痛的。”他说。

  2 对死者“心理验尸”

  上世纪50年代,他和法布罗、莱特曼(Litman)医生组建了洛杉矶自杀干预中心,一面进行自杀研究,一面开展自杀预防工作。他还组建了美国自杀学协会,并成为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第一位死亡学教授。

  有一天,一位母亲来到施耐德曼面前哭诉自己儿子亚瑟的自杀过程。她给了施耐德曼一份11页的遗书。“请帮我理解我儿子亚瑟的死亡。”母亲恳求道。

  亚瑟并非精神病患者。事实上,施耐德曼早已打破了此前人们认为自杀者一定精神不正常的看法。他的研究表明,只有15%的自杀者才存在精神问题。亚瑟自杀当天曾和父亲共进早餐,询问过能否贷款,还帮一个朋友修好了汽车警报。同时,他也继续写自杀笔记,策划自己的死亡。这令施耐德曼感到不解:“一个人怎会在准备结束自己生命时,如此积极地介入到生活中?”此外,亚瑟生前大部分时间都很抑郁,但为什么偏偏选择一个特定的周末结束自己生命呢?

  施耐德曼认为,使用生物学、药物学的知识来防止自杀意图是远远不够的,在采访过包括亚瑟母亲在内的多位死者家属之后,他提出应该对自杀者进行“心理验尸”:在亚瑟的案例中,他小时候父母的离异、和母亲关系的疏远等等很多因素都最终促成了他的举动。

  施耐德曼也发现,自杀者产生自杀企图的时间较短暂,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是会有效的。莱特曼医生曾表示,他们的自杀干预中心成立30年来,洛杉矶的自杀率减少了一半。这个机构在“心理验尸”的方法下,做了大量的对死者家属的采访、日记等其他文献的记录,以期对每一位逝去者的心理进行分析。

  他们最有名的一个案例便是玛丽莲·梦露之死。1962年她服用过量死亡之后,中心负责对其进行“心理验尸”,了解到她曾经两次自杀未遂,在她事业成功后却极度抑郁,经过分析,他们的报告正式指出梦露之死“很可能是自杀”。自杀干预中心因这一结论名动全美。

  3 制药业让他很无奈

  1966年,施耐德曼成为美国精神卫生局自杀预防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在他离开洛杉矶自杀预防中心之后的3年里,全美的自杀预防中心从15家发展到超过100家。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