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器官可以人造?科学家揭“仿生人”秘密
http://news.qm120.com2010-11-25 14:13:53 来源:全民健康网
耳朵
仿生耳的出现迄今已有40多年,成千上万的患者已经大受其益。人工耳蜗将声音转化成电脉冲信号并传向大脑,从而让佩戴者可以“听见”声音。遗憾的是,人工耳蜗无法调整到某一种具体的声音,因此在嘈杂环境中,患者会觉得听人说话很费劲,听音乐时也难以享受旋律的美妙。然而,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科学家通过对耳朵向大脑传输信息方式的研究,已经研制出一种更接近于人耳的新型装置。
心脏
人工心脏其实就是一个微型血泵,植入患者体内后,可发挥“临时心脏”的作用,使患者身体各部的器官在等待心脏移植手术期间,不至于缺少血液流动而受损。不过就在上个月,意大利医生首次给一名15岁**植入了一颗永久性人工心脏。人工心脏开发商法国Carmat公司,已经研发出一个能完全取代心脏的人工心脏雏形。其工作原理与自然心脏相同:利用液压泵将血液推动至全身。血液先被吸进心腔内,再被挤压到动脉血管,流向全身。
手臂
今年7月,13岁的伦敦**帕特里克·凯恩安装了一只由英国科技公司“触摸仿生公司”生产的假体上肢,i-Limb脉冲手。对于在9个月大时就因脑膜炎而失去左手的帕特里克来说,这种革命性的脉冲手意味着他甚至可以用新手指夹起葡萄。他说:“这只手与众不同,它可以帮助做一些很精细的事情。现在我可以用双手打开瓶盖、握住叉子,甚至还可以系鞋带。”
帕特里克的假体上肢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两个电极与上臂皮肤相连,当他绷紧一块肌肉,电极下的神经所产生的微小电脉冲就会使手部握紧;绷紧另一块肌肉时,则使手掌打开。
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使患者拥有更大控制权的假肢。只要能深入了解人体神经网络控制四肢运动的原理,研究人员就可以设法让机械手臂像真人手臂那样控制自如。当人们想移动手臂时,其大脑会产生微弱的信号,通过电极捕捉到这些信号后,机械手臂就可以模拟相应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