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疾病要闻 >> 正文

云南首个妇女庇护所遇冷 受暴者不愿家丑外扬

云南网 

http://news.qm120.com2009-07-01 09:25:20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新闻快报

  全国妇联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大约8100万个家庭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占全国2.7亿个家庭总数的30%左右;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昆明市妇联对家庭暴力现状的调研报告显示,近几年来,到妇联投诉家庭暴力的案件不断上升,从2001年的227件到2006年的851件。妇女被丈夫打伤后到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家庭暴力伤残鉴定中心”做伤情鉴定的,近两年每年都在100例以上。

  为了保护家暴中受到侵害的妇女,我国很多地方建立了妇女庇护所。2008年11月28日,我省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所在昆明市救助站正式挂牌。然而,近日记者探访位于昆明市麻园昆瑞路上的我省首个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所时了解到,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暂时食宿帮助的庇护所,挂牌七个月以来竟没有一名受暴妇女前往暂住“庇护”。遇到家庭暴力的妇女为何不去庇护所寻求庇护?

  受暴后不愿“家丑外扬”

  昆明市妇联权益部部长徐家琪表示,国内其他城市成立的妇女庇护所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一些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不愿意到“庇护所”求助的主要原因是受人们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受害者认为,家里的事儿一旦被外人知道了,矛盾可能会更加激化。也有一些妇女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宁可忍气吞声也要保全家庭。还有的妇女在生活上过度依赖于自己的丈夫不能独立,也就放弃了庇护。

  一位女士说:“家丑不可外扬,家庭暴力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躲在妇女庇护所,邻里街坊还都知道了,反倒可能会使矛盾激化,还不如去亲戚朋友家避几天。”

  在昆明做保姆的郑女士表示,她丈夫经常打她,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庇护所,因为“日子还是要过的,去得了几天,去不了一辈子”。

  负责庇护所管理工作的昆明市政府救助站管理科的副科长褚俊秀认为,妇女不愿来庇护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庇护所仅是一个临时性的躲避场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因庇护所缺少有资质的心理医生或懂法律的工作人员,无法提供受暴妇女最需要的帮助,难以缓解受暴妇女的“受暴综合症”。

  “临时”庇护的局限大

  徐家琪告诉记者,并不是说任何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都需到庇护所。根据昆明市家庭暴力妇女庇护所工作规范的要求,庇护所救助的对象是“因遭受家庭暴力面临人身安全危险而需临时庇护的妇女,救助时间不超过10天。”庇护所不直接接受妇女个人提出的庇护申请,而是要由昆明妇联组织履行相关手续。如果发生家庭暴力事件,受害妇女必须先向110报警或者向当地妇联组织求助并核实情况后,由妇联与庇护所衔接才能住进庇护所。对于庇护所目前仅能提供免费的食宿问题,徐家琪表示,如果受暴妇女真的需要心理疏导和法律上的帮助,只要有人提出来,妇联组织可以帮助找相关的心理专家和律师,但产生的费用要由受暴妇女承担。对于为何不能提供免费服务这一问题,徐家琪认为,目前庇护所没有专项经费和人员编制,现在仅是昆明市政府救助站挤出经费来提供场地和免费食宿,救助站的物力和财力负担也就相应加重。

  褚俊秀在谈到妇女庇护所现状时说,“以前我们救助站里也接收过不少受家庭暴力的妇女,那时只是以流浪人员的形式救助,现在站里专门成立妇女庇护所来救助受家庭暴力的妇女,这说明我们的社会进步了,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关注程度提高了,但庇护所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

  据褚俊秀介绍,在昆明相关妇联组织的推荐下,庇护所挂牌成立以来,有4位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前来咨询,当听说妇女庇护所仅能提供食宿,这些前往咨询的妇女都表示她们需要的并不是找住处,而是庇护所提供心理上的疏导和法律上的帮助,让她们早日摆脱家庭暴力的苦海。“对于受暴妇女所需要的,目前庇护所也帮助不了。目前妇女庇护所仅是救助站女工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兼着管理。庇护所没有专门的编制人员和办公经费,而是救助站里拿出一部分经费和抽出人员在做工作。

  专家:庇护所不能仅是收容所

  从事妇女工作的杨女士认为,妇女庇护所不能只靠救助站或妇联来维持,执法部门、法律界人士、心理学专家的参与相当重要。庇护所承担的不只是将权益受到侵害的妇女“隔离”起来的功能,接一个妇女入庇护所,接踵而来的还有心理辅导、调解等一系列工作,调解不成的可能还要诉诸法律。

  “缺少法律上的保障和一定的规范运作,是妇女庇护所不能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杨女士说。妇女庇护所的成立很有意义,但庇护所不是收容所,要具备多方条件,否则无法取得妇女信任。

  没有考虑到这些受虐妇女都是在心理上、肉体上受到严重伤害的人,自卑、焦虑、绝望,处于状态……她们不仅需要一个食宿的地方,更需要有经过反家暴专业培训的社工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帮她们分析现状,讨论今后的生活计划。这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注,需要时间。(云南法制报 鲁子花)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