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疾病要闻 >> 正文

揭献血内幕?广州市血液中心专家:帖子多处不实

http://news.qm120.com2009-07-17 16:04:06 来源:全民健康网

  广州血液中心:从技术角度医生不可能私自多抽血;为保证用血安全每个项目都检测两次

  本报讯 记者陈辉、通讯员张学元报道:近日,一条名为“一位有良心的医生揭露献血内幕”的帖子出现在天涯、西祠、腾讯等大型网站上,涉及内容主要是“血站抽血每次偷偷多抽50毫升、献血有害健康、血液不经检测就使用”等。

  广州市血液中心专家日前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对帖子中的不实内容一一驳斥。

  血被多采?抗凝剂重量也要算

  近日,记者接到读者报料反映,网上“医生揭露献血内幕”的帖子点击率很高,许多人回复大呼“太可怕”、“永远不会去献血了”。这名读者说,他也曾经多次献血,对这个帖子将信将疑,希望通过媒体了解事实真相。

  帖子中说到,“有网友听自己的(湖南某血站工作人员)说,规定抽200毫升的血,血站私底下会抽取250毫升,扣起50毫升作地下交易。单这一项,血站每年每人就能分到好几万元”。

  广州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所副所长、血液专家叶欣、聂咏梅对这种说法感到哭笑不得。她们解释,许多献血者献血时都会看到,工作人员会将刚抽过的血袋放到天平上称量,200毫升一袋的血,天平一端的砝码可能要放250克的重量。是因为血和水的密度不同,200毫升血的重量不能简单换算成200克,另外重量还要包括血袋本身以及里面预先放好的抗凝剂的重量。这可能给一些献血者造成误解。另外,从技术上说多抽也是不可能的,血袋中预置的抗凝剂的量决定了抽取的血液只能在上下10毫升范围浮动,若多抽的话这袋血就不符合临床标准,不能用的。

  献血有害?医生献血者很多

  帖子还说到:“你见过医生会经常献血吗?”这名作者用了许多数据,“详细分析说明”献血有害健康。

  叶欣、聂咏梅看过帖子后说,这名作者懂得一点医学知识,但仅仅一知半解,文章论述有许多错误。两位专家解释说,即使一次献血400毫升,只相当于人体血液总量的1/20-1/10,不会对人的健康有不良影响,即使不献血,血液的主要成分也会自然代谢死亡的(比如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血小板的寿命只有8-10天),而献血后骨髓造血干细胞将重新生成新的血液。

  记者也从广州血液中心一份2008年度的表彰文件看到,去年该中心有100多名员工,其中80人献了成分血,29人献了全血,有部分员工既献了成分血又献了全血。

  血费增高?收的是处理成本费

  帖子中还提到,正是因为无偿献血者的热情使病人承担了更高的用血成本。在没有血站的时候,每200毫升血液价格是70元,现在的价格是每200毫升大约200多元。

  广州血液中心副主任汪传喜介绍,所谓“血液的价格”是一种误读。以全血为例,每200毫升收取的200多元并不是血液本身的价格,而是血液中心对所采血液进行处理的成本价格,其中包括血袋20多元,血型、梅毒艾滋病乙肝、转氨酶等指标检测的费用(为确保安全,每个项目都需两次检测),还有储存、运输的成本等。以血小板为例,一个治疗单位血小板收取的费用是1400元,而其中仅仅机采血小板所用到的每套一次性耗材都价值1000元。

  他解释,以前没有血站时,医院负责采血,血液基本是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用到病人身上的,成本当然低,当时只收取70多元,但用血安全没有保障。

  采访最后,记者问到,确实有些人献血后会感到头晕、虚弱、身体不适,是怎么回事?专家解释,无偿献血针对的是“健康的适龄公民”,亚健康人群不宜献血,也不要空腹献血,现在许多大学生有熬夜的习惯,还有的不习惯吃早餐,这些都是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原因。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