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镜手术”医生自己戴眼镜 安全性尚待评估
http://news.qm120.com2009-07-28 16:18:10 来源:全民健康网
在医院的宣传攻势下,王冬冬们把做激光手术看作像拔牙一样简单的事情。大部分患者对手术风险所知甚微。王冬冬说:“假如当时医生跟我讲清楚:1.手术有可能造成视觉质量问题;2.手术失败后可能没有补救方法,那我说什么也不做。”
中学地理教师杨明的情况更有普遍性。2005年10月,杨明在重庆市泰恒眼科医院做了近视手术,术后眼前有雾感,医生解释这是短暂恢复期内的必然反应,无须担心。然而三个月后,杨明的眼前仍然一片模糊,重回医院问询时,戴着框架眼镜的主刀医生宣布,高阶像差增大是手术没法解决的痼疾,杨明该做的是“适应”而不是“治疗”。
事实上,近视手术矫正光学视力的同时,其他视觉质量的降低几乎是视力回复的必然代价。由于正常人的瞳孔变化范围都会大于手术设定的切削光区,所以从手术原理上分析,任何一个术后患者都会出现眩光,只是大部分人的大脑能够在术后一段时间内适应视觉质量的变化。
手术改变了杨明的生活轨道。他在业余时间致力于研究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问题,并创办了“视觉权益论坛”,在网络上同全国各地的并发症患者交流,并试图将国外已经相对广泛应用的RGP巩膜镜在患者中推广,他希望,“术后并发症患者能够缓解一些实际病症,不仅要看得见,还要看得清晰”。
没有确切地统计有多少人做过近视手术。杨明和有着同样遭遇的患者在网络上建立了手术失败者论坛,论坛上,类似的案例并不罕见。“近视手术会造成高阶像差增大是学术界公认的观点,只是学术界的常识对公众仍然是盲点。”杨明说,“如果算上所有影响人视觉的并发症,比例应该要上升到至少25%”,他说,这也是去年5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FDA)的数据。目前FDA已经着手调查此项手术的安全性,调查结果仍未公布。
北京海军总医院眼科准分子激光中心的首席手术医师樊郑军说:“屈光手术仅仅是一种矫正屈光的可选择方法之一,不是所有近视眼都适合屈光手术。检查结果应如实向患者告之,并科学地和实事求是地答复患者提出的问题,既不夸大手术效果,也不回避手术风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母国光也曾表示:“从矫正视力来看,已有的框架眼镜及隐形眼镜都是既安全有效又成本很低。舍这个成熟的方法不用,硬要采取带有不安全和有后遗症的LASIK手术,这不能不令人质疑。”
好好眼科的广告语还赫然张贴在门廊上——“18岁起您还要戴58年的眼镜……您大约有30年的时间,可以完全抛开眼镜的束缚”。但是近视激光手术引进中国才不过19年,术后的眼睛19年之后会怎样,患者该去问谁?
面对这个未知数,医生们架着眼镜观望,中国的近视患者们,掀起了世界最大的激光近视手术潮。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诸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医药信息等,健康的生活应从了解信息开始![[更多精彩健康资讯请进入: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