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疾病要闻 >> 正文

迎战鼠疫的“幕后真凶”

http://news.qm120.com2009-08-07 09:34:22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新闻快报


  “密度达到一定程度,肯定会有疾病暴发的风险。”王祖郧说,动物密度过大可能会导致动物间出现疾病流行,而人间的疫情往往就是由动物间疫情引发的。

  旱獭的密度过大对人类更具有威胁。根据青海省疾控专家们的调查,在自毙旱獭中,80%可以检出鼠疫菌,而健康的旱獭也会有2.02%的比例检出鼠疫菌。由于旱獭数量庞大,因此携带鼠疫菌的健康旱獭数量也相当惊人。

  “游击队”与“正规军”

  防控鼠疫、消灭旱獭成了重头戏。

  在青海,民间自发捕杀旱獭几乎成了传统。因为旱獭的毛、皮、肉均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吸引了不少人以打獭为业。

  打獭人也怕鼠疫,长期的实践让他们积累了不少土办法保护自己。当地人告诉记者,打獭人会根据声音判断打獭地点是否安全。如果听到山沟里旱獭“吱吱”地叫唤,就没问题;如果一条沟里没啥动静,那肯定是有问题的。旱獭的皮毛也能成为判断是否安全的依据。如果毛色发暗,颜色不好,那是万万不能要的。如果碰到死旱獭,比较好绕着走。

  打獭的方法也颇具民间智慧。打獭人早上并不勤快,非得等到太阳快下山,旱獭吃饱喝足的时候才动手。此时的旱獭往往慌不择路,即使躲进洞里,一点药物就能把它逼出来,逮个正着。

  土法子看似管用,但依然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因此,青海省政府每年下令,禁止私自捕獭。

  “灭獭工作比较好还是由政府组织大规模的人手来开展。”王祖郧说,与为了经济利益打獭的民间“游击队”相比,政府开展灭獭工作是根据旱獭种群密度、从保护人群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的。

  政府灭獭的重心集中在人群聚集地区、交通要道和国防干线。在兴海县疫情的处理中,防疫人员便是以尕尕滩为中心,在方圆5公里范围内灭獭。

  近期,防疫部门开始对灭獭人员进行培训。这次灭獭,使用的是一种名为“氯化苦”的液体。它能散发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也是制造催泪瓦斯的原料之一。灭獭的时候,用50毫升的氯化苦浸透牛粪,扔进旱獭洞,然后封上洞口,让旱獭倒毙在洞内。

  一位防疫专家告诉记者,培训的重点还有个人防护等方面。比如要防止被跳蚤、旱獭叮咬。

  王祖郧估计,如果天气良好的话,灭獭工作需要3天~5天。“这只是应急状态下的反应。”他说,“接下来我们还会花3年时间在重点地区开展工作。”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诸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医药信息等,健康的生活应从了解信息开始![[更多精彩健康资讯请进入:新闻频道]]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