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疾病要闻 >> 正文

治肿瘤不能光靠医学技术 专家:心理干预影响疗效

http://news.qm120.com2009-11-27 17:43:47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疾病要闻 肿瘤

  “在肿瘤治疗领域内,医学技术正逐步实现微创化,可是在精神领域里,病人的创伤并没有得到缩小。”在日前召开的2009年中国上海国际肺癌论坛上,肺癌治疗专家、胸科医院廖美琳教授这样表示:“我们这个团队非常期望有专业的心理治疗医生或者社会工作者来参与,但困难重重。”

  近几年,在胸科医院的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内,综合治疗的理念已经被医患双方接受,病人们能够在一个病区内及时地接触内科、外科、放射科等多方面的医学专家,可是他们却始终无法走出心理阴影。

  肿瘤病人有5个心理变化期

  陆舜是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他曾经专题做过肺癌患者的心理调查。结果发现,肺癌病人的心理通常会经历休克期、否定期、无奈期、平静期和焦虑期5个过程。

  最初,他们会呆傻在那里,不知所措;随后到处求诊,期望医生做出的诊断是错误的;此后他们会异常无奈,听天由命,后两个时期会根据病情治疗的变化而交替出现,治疗效果好的病人相对平静,但如果出现复发,他们内心的焦虑不可抑制,“寻求神药,往往就出现在这个时间段内”。

  “其实,病人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可惜医院里医生、护士太忙,顾不上;社工、心理医生匮乏。”陆舜认为,肿瘤专科应该配备专业心理人员,可在现有的医疗卫生人事制度里,根本不可能安排这样的“人员编制”。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瑞金医院的乳腺外科病区内,主任沈坤炜教授正努力打造自己的综合治疗团队。这段时间以来,他频繁地接触营养科医生、心理科医生,期望未来可以打造全新的乳腺癌治疗模式。

  “每个病人都很焦虑,她们原有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不知道未来该怎么生活下去。”沈坤炜设计中的乳腺癌门诊就应当包括营养和心理多个方面。“乳腺癌病人通常自己是不愿意走入心理门诊的,但如果在乳腺专科门诊内,她们的阻力就小得多,得到关怀的可能性就更大。”

  肿瘤心理干预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医学发展至今,改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早就不应该只依靠医学技术了,社会、心理因素的干预在国外早就颇具规模,但上海仍然是空白一片。”

  新近公布的一份对国内11家医院1万多名肿瘤患者的调查显示,近三成肿瘤患者可以直接诊断出精神疾病,有精神心理问题者更多。其中,肝癌患者由于生存期短,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最多;其次是乳腺癌患者;复发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居第三位。

  龙华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刘胜表示,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许多研究表明,情绪通过机能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对肿瘤起作用,抑郁的严重程度与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紧张、压抑可以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活动,削弱机体防御作用,从而加速癌症进程,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复发。

  “精神微创化绝不仅仅是一种帮助,更是治疗理念里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廖美琳说。

  精神微创化要有制度机制

  遗憾的是,在上海各大医院的肿瘤治疗领域里,极少或没有心理干预。大部分病人只能自己寻找心理的“突破口”。在一份出院病人的调查问卷上,许多癌症病人在被问及出院后想干些什么时,都很茫然地填上“无”字,事实上他们的心理确实没有依托。

  更为极端的例子是自杀。某三甲医院的数据显示,五成以上癌症晚期患者产生过轻生念头,平均每年2例跳楼死亡。

  更多的病人治疗后则处于社会边缘人的状态。他们不愿意再次回归社会,而其他人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们相处。廖美琳说:“对于肿瘤病人既不能不闻不问,又不能过分关心,他们并不喜欢同情和怜悯,更讨厌被人们背后议论。”

  没有专业团队的参与,社会的宣教更是无从做起。“很多事情不是喊喊而已的,而是要有制度、团队和机制,关心癌症患者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是具体怎么做,却毫无方向。”沈坤炜认为,肿瘤治疗中、后的全面康复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必须尽快得到重视,帮助患者尽早走出阴影,实现精神微创化。(施嘉奇)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