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疾病要闻 >> 正文

麻风病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角落”

http://news.qm120.com2010-01-30 17:09:59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疾病要闻 麻风病

  新华报业网讯 1月31日,是中国第23届“麻风病日”,也是世界第57个“麻风病日”。记者从卫生部门获悉,麻风病在我省并没有消失,而全省专业的麻风病医护人员目前非常缺乏,有的地级市甚至没有1名专职麻风病医生。

  一个麻风病人的故事

  南京麻风病院位于江宁青龙山脚下一个偏僻的小山包上。一道石头墙围成的院落,几排平房,便是麻风病患者的“家”。周围村民都称它为麻风村。

  今年57岁的麻风病患者史金春(化名),正坐在床上。当记者伸出手向他问好时,他犹豫了一下,赶紧跑到屋子里洗了下手,然后才低着头同记者轻微地握了一握。陪同的医生说,这里的病人都非常自卑,怕见陌生人。

  在医生的再三鼓励下,史金春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辛酸史:

  30多年前自己身上出现一些莫名斑点,不痛不痒,先后到过几十家医院,都诊断不出是什么病,直到后来出现手脚发麻、面容扭曲变形时,才被确诊是麻风病。

  然而患了这样的病,等待他的不是理解和同情,而是更大的灾难——歧视。亲戚朋友再也不敢到他家,也没人敢靠近他,外出时路人都躲着他走,甚至他坐过的凳子也没人敢再坐。父母去世后,他被亲属彻底抛弃。

  “我离家29年了,再也没有回去过,有时候做梦回家,醒来却满脸是泪。”史金春说,病情稳定,他曾试图找工作,可是没有单位接收他,到哪儿都有人赶他走,歧视如影随形。1981年,已经没法生存下去的他,不得不住进麻风村,因为这里没有歧视……在与记者交流的半个多小时内,史金春连续说了十几个“歧视”。歧视,是他心头永远的痛。

  南京麻风病院班院长介绍,这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麻风病院,曾经住着一二百病人,目前还有50多位村民,平均年龄65岁以上,最大年龄83岁,住院时间最长的已经超过50年。史金春是这里病情最轻的患者,其他的患者都严重毁容、致残,长年卧床不起,多数人进来后再也没出去过。

  散落社会的1.8万患者

  “麻风病,是一种古又神秘的疾病,没有哪种疾病比它更令人恐惧和误解。”

  从事20多年麻风病研究工作的省疾控中心专家张连华介绍,由细菌引起的这种传染病,患者起初常表现为皮肤病变,如不及时治疗,最终会毁容、致残。其传播途径至今未完全弄明白,只能治疗,没有办法预防。

  像史金春这样住进青龙山的麻风病人算是幸运的了,虽然居住环境不是太好,也走不出大门,但毕竟衣食无忧。目前,全省仅1530多名患者住进麻风病人院,其他1.8万多名患者仍散落在社会上。他们害怕被别人发现、歧视,多数选择销声匿迹或四处流浪,生活状况非常糟糕,可能会成为新传染源和不稳定因素。

  张连华说,该病在我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发病高峰,高达63/10万,目前已经降到非常低,然而仍未离我们远去,卷土重来的风险仍然存在。随着流动人口增多,加上人们麻痹大意,该病近年来有“抬头”迹象。2009年全省新发现麻风病患者42例,比2008年、2007年略有增长,最年轻的患者仅18岁。此外,近年来,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地每年都新出现四五百例麻风病人,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大量病人未被发现。

  专科医生后继无人令人忧虑

  毕业于安徽皖南医学院的小陈,到南京麻风病院工作已经4个年头了,是全省为数不多的专科医生之一。

  “每下一次山要步行40分钟,才能到最近的村子坐公交车进城。每次回来都要带几箱方便面,几年下来,我看见方便面就恶心。”小陈说,下班后,大家都回家了,食堂关门了,晚上空荡荡几间宿舍里就他一个人值班,没有网络,没有有线电视,孤独、寂寞,只有呜呜的山风陪伴着他。“每月2000块钱的工资、800块钱的奖金是全部收入,同学聚会我从不参加,家乡人问我,我也只敢告诉他们是皮肤科医生。”小陈说。

  “谁愿意做麻风病医生呢?”班院长说,来这里的医生、护士不是辞职了就是调走了,目前院里仅有2名医生2名护士,所有员工加起来不到10个人。一位医生为了找对象,还是先“借调”到皮肤研究所工作了2年,找到对象结婚后才回到麻风病院,后来爱人知道后,与他整整吵了一年多。护士小李、小陈至今仍是“剩女”、“剩男”。

  “目前麻风病专科医生实在是凤毛麟角,综合医院绝大多数医生都不认识麻风病症状,病人要看几十家医院,才能最终确诊,因此多数失去最佳治疗时期并丧失了劳动能力。”省疾控中心汪华主任说,按照传染病学的统计,发现的只是一少部分病人。

  据介绍,我省麻风病专科医生最多时有1600多人,每个县都有一所麻风病院。随着病人的减少及政府投入的不足,绝大多数医生后来都改行了,上世纪末已经萎缩到600多人,而现在就更少了,全省专职医生不到30人。汪华不无担忧地说,长此以往,麻风病防治后继无人。

  “软件”改善非一日之功

  省卫生厅疾控处处长吴红辉介绍,从去年起,在国家发改委和省财政的支持下,省卫生部门会同红十字会、残联、慈善总会等部门,对全省的麻风病院进行改造扩建。目前39家麻风病院中12家已经翻新。

  硬件改善容易,软件改善可非一日之功。麻风病看似是个卫生问题,其实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卫生、民政、残联、公安等方方面面,仅靠国家和省财政支持远远不够。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视等原因,麻风病医院运转普遍非常困难,麻风病的普查、防治工作也几乎无法进行。因此,应尽早立法,将麻风病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内容,在经费投入、人员、设备等方面给予保障,提高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让麻风疫情永远不再“回头”。

  本报记者 仲崇山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