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疾病要闻 >> 正文

河南今年报告蜱虫病70例 死亡4例

董彩红

http://news.qm120.com2011-05-26 13:21:40 来源:全民健康网

   昨日下午,省卫生厅传出最新消息:截至5月24日,河南省今年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蜱虫病”)病例70例,死亡4例,均从事田间或山林作业。病例全部发生在信阳市,其中商城县32例(死亡4例)。发病年龄以40~80岁年龄组居多,死亡病例均在55岁以上。  

  【高峰】

   “蜱虫病”发病高峰集中在 5~9月份

   2007年以来,河南省信阳市等地发现了以发热并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例,后经实验室检测确认,部分病例发现有无形体感染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多数病例标本发现一种新的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并确定了该新型病毒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致病关系。同时,在毗邻部分省份亦发现类似病例。

   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此症候群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010年10月,卫生部初步认定,湖北、河南两省的大部分病例,与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有关,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蜱虫叮咬。

   依据既往年份疫情分析,该病发病高峰集中在5~9月份。

   2011年首发病例发生在3月31日,进入4月中旬后病例陆续出现。

   由河南省卫生厅组织省疾控专家研究制订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试行)》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日前已下发各地,并派出省级疾控专家实地指导。

  【数据】发病年龄以40~80岁年龄组居多

   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24日,全省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70例,死亡4例,均从事田间或山林作业。病例全部发生在信阳市,其中商城县32例(死亡4例)。发病年龄以40~80岁年龄组居多,死亡病例均在55岁以上。

   河南省卫生厅要求各地特别是重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领导,明确防控责任,部署好疫情监测、实验室检测、疾病诊断、信息报告、医疗救治、健康教育等相关防控工作。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防治工作加强技术支持。特别是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和自我防护意识。

  【应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实验室检测方法

   据了解,信阳市政府于4月19日召开了全市2011年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专题部署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工作。指定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进行定点救治,并开展了防治知识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信阳气候环境适宜蜱虫生长、群众防范意识差等问题,通过媒体宣传,并印发10万份宣传单,教育群众劳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蜱虫叮咬,如出现发热,立即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河南省卫生厅要求各地开展各级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培训工作,提高疾控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能力,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流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逐步建立实验室检测方法,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进一步明确诊断。

  【提醒】不要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夏秋季节正是蜱虫等媒介昆虫活动频繁的时期,易诱发多种疾病。提醒市民做好自我防护,特别是减少或避免与蜱的接触。

   专家提醒,蜱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应尽量避免在此类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尤其是已发现过病人的地区,应穿着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也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喷涂避蚊胺(DEET)等驱避剂进行防护。蜱也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应尽量减少与带蜱的动物接触,避免被蜱叮咬。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因蜱体上或皮肤破损处的液体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