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又来袭你如何迎战?
http://news.qm120.com2011-05-30 13:27:19 来源:全民健康网
4方法缓解口腔疱疹
1.外用0.1%雷凡奴尔液含漱,每日5次。
2.0.02%盐酸洗必泰含漱,每日5次。
3.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
4.疼痛严重、牙龈红肿者,用板蓝根12克,黄芩9克,双花6克,薄荷2克,煎水含漱。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本病疗效颇佳,既能消除、缓解症状,又可缩短病程。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疗法,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苡仁、牛蒡子、蝉衣、紫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六一散等。在发病的后期,若见手足心热、食少、烦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地、麦冬、白薇、玉竹等养阴清热之品。
急性发作期 手、足、口腔黏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躁,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可用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l2克,石膏l5~30克。兼高热动风者加羚羊角、蝉蜕;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薏苡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恢复期 恢复期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身乏等,可用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家庭护理3措施
1.饮食护理
急性期患儿口腔黏膜布满疱疹或溃疡,疼痛、吃饭困难,不要给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可以吃一些清淡、质软、性质温和的饭菜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多喝温开水。
2.口腔护理莫忽视
要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
3.其他
患儿须有足够的休息,皮肤、手脚要洗干净,指甲剪短,保持衣被清洁。不要让孩子搔抓皮疹,以免感染化脓,对已破溃的疱疹可用龙胆紫涂抹。
7方法科学预防
1.加强物品消毒
用酸和酒精的消毒效果不好,而用碘酒或者氧化剂都可以杀掉病毒,比如84消毒液。另外,还可通过紫外线照射、高温蒸煮来杀掉病毒。
2.多通风
这样即使有病毒扩散,因空气中的病毒量降低,就可以不致病,比如在开放的环境里,即使距离近一些也可能问题不大。相反,在密闭的环境里面,哪怕只有一两米的距离,传染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
3.饮食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教育宝宝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宝宝的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燥热、难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免肠胃“疲劳”。
4.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季节不带宝宝到人多的场所,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定期消毒
对宝宝的玩具、毛巾、水杯等定期煮沸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还要注意定期消毒。
·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
·污染的衣物、玩具、餐具桌椅、枕头被褥等可使用含氯的消毒剂浸泡清洗。
·84消毒液或漂按使用说明清洗污染衣物。
·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可用3%的漂澄清液浸泡,同时也要消毒便盆。粪便可用消毒剂或石灰消毒后再倒入厕所。
6.注意隔离
孩子一旦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切记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或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
如果宝宝接触了手足口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可以预防性饮用清热解毒类的中草药。由于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所以比较好减少宝宝外出的时间,注意生活卫生,以免将病毒传给其他宝宝。
7.也要注意预防
虽不会患病,但接触病毒后会成为带毒者,会将外环境接触的病毒带回家中,尤其是在医院、托幼机构、接触人较多的公共场所工作的人员。因此,也要注意讲究个人卫生,避免成为家庭中病原的引入者。
·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