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疾病要闻 >> 正文

麻风康复者

郭铁流

http://news.qm120.com2013-01-28 15:18:08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疾病要闻 麻风病

  2012年11月27日,云南省大理市凤仪镇黄草坝麻风康复村。今年80岁的徐奶奶双目失明,手脚严重残疾,50年前她因麻风病搬进这个村庄后从未离开过,她的亲人也从来没有看望过她。2012年11月20日,山石屏疗养院。一名失去手指的麻风病康复者,将菜刀绑在手掌上切菜。山石屏疗养院的老人们每人都准备了一口棺木,写上名字统一存放。

  山石屏麻风隔离疗养院和其他村庄隔着黑潓江,通过吊桥能到达。吊桥是1996年建成,在此之前靠摆渡。

  2012年11月20日,山石屏疗养院。康复的老人在晾晒玉米,他们不少人身体残疾,但他们坚持劳动自给自足。

  2012年11月20日,山石屏疗养院。李桂科医生为麻风病康复者修脚。李桂科是这里的全科大夫。

  2012年11月20日,山石屏疗养院,何春香一家盖了新房。何春香是康复者的第二代,她与丈夫决定留在这里生活。

  今年1月27日是第60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严重者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麻风病虽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可导致肢体残废和畸形,使患者丧失劳动力。

  在古代,由于麻风病是绝症,会传染,病人往往受到残酷对待,被遗弃在荒野或深山中任其生灭,甚至被烧死。如今麻风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治愈率较高,只要发现及时,只需简单的药物治疗,几年内就完全可以断根,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

  离云南省大理市凤仪镇14公里的高山上,有一条隐蔽的狭窄土路,路的尽头是一片山洼。这里是黄草坝麻风康复村。几十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房组成的小村,居住着30名麻风病康复者。他们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有着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患麻风病,于1958年到1980年间由各地迁到这里隔离。

  村里的人,每人就是一户人家,很少有亲属来这里探望。如果有陌生人无意中闯入,他们会各自关门闭户等人离开后才出来。

  村里没有通电,当地政府给村里配了一台发电机。老人们每晚8时到10时开动机器,为村庄提供照明。由于没有卫星天线,电视机收不到节目。每晚大家就聚在一起,用DVD机一遍又一遍地播放好心人送来的那几套电视连续剧。

  每年夏季会有一些送各种物资来村里,陪老人干活聊天,为肢体残疾的老人装假肢。帮助康复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同时也给这里的人们带来抚慰。

  黄草坝的老人最不愿意谈及的话题是以前的家人,他们甚至不愿提家乡的村名。他们是被遗弃的人。曾经有几位康复下山,想恢复正常的生活,但无法承受歧视,最后又回到山里。

  与黄草坝麻风康复村相比,同属大理州的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却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这个成立于1953年的麻风隔离疗养院,如今住着53名康复者以及他们的家属子女33人。他们的二代、三代已经走出这里,在外读书、就业。这个旧日被隔离的“麻风村”,现在已经走出了好几位大学生,还有一名研究生。他们过上了完全正常的生活。

  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李桂科医生,从1980年开始接手山石屏疗养院工作。山石屏疗养院是他同时管理的3个“麻风村”之一。

  李桂科说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歧视,别说病人遭歧视,就是治疗麻风病的医生以及医生的家属,都饱受歧视。李桂科很长时间都没去别人家吃饭,也不请人到家里做客。这种情况,经过不断的宣传,到了2000年后才得到逐渐好转。如今社会对麻风病人的歧视日渐减少,附近的村民常到疗养院做客,村里有红白喜事也会请疗养院的人参加。以前疗养院的孩子要在院里自办的学校学习,如今都是在村里的学校上。

  山石屏疗养院距炼铁乡集市10公里,有山林地10000多亩,可耕地200多亩。康复者们自己种植粮食、蔬菜、水果、坚果等经济作物,还饲养了禽畜,除了实现自给自足外,还能将产品出售增加收入。

  当年李桂科接手的3个麻风村,如今只剩下山石屏疗养院这一个了。李桂科说,山石屏疗养院最终也会消失。等这一批老人都“走”了,“麻风村”这个概念也就消失了。

  洱源县曾经是麻风病的高发地区,1980年前都是采取隔离治疗的方法,在之后就采取就地治疗的办法,没有再为麻风村输送人。

  据了解,我国现有22万麻风病治愈存活者,其中超过10万人存在不同类型的可见畸残;约2万治愈残老者滞留在黄草坝、山石屏这样的麻风病疗养院(村)内。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