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江林
http://news.qm120.com2014-11-04 11:31:17 来源:全民健康网
江林正在为患者进行诊治。资料图片
刘良恒
社港,湖南浏阳市北部的一个偏远小镇,是古秀美的捞刀河发源地。因为一位医术精湛的老中医和一家特色显著的骨伤科医院,每年有超过40万人次从四面八方来到社港,使得这个地处湘赣边陲山沟沟里的小镇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医正骨名镇和区域边贸重镇。
这位传奇的老中医名叫江林,他是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名誉院长,浏阳“江氏正骨术”第三代传人。在湘赣边陲地区,提起江林老先生的医术医德,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40多年来,江林扎根山区,精研医术,救死扶伤,传承医道,服务群众,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生动地回答了一道普通但却意义非凡的时代命题: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1 “江林扎根山区,是湘赣边民的福气”
晨曦初露,位于湘东的罗霄山脉在沉睡中逐渐醒来。
对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来说,繁忙的一天就要开始了。大门口早已人来人往,挂着各地牌照的车辆进进出出。在一间诊室里,35岁的辛水根坐在一把红漆剥落的椅子上,手上紧紧攥着一摞病历资料。
此时,江林正举着一位病人的x光片,顺着光线仔细打量着。辛水根来自江西萍乡农村,看上去有些疲惫,他正等着江林医生对他进行出院前的最后复诊。
攀谈中,记者得知了辛水根的遭遇。十多天前,在老家村道上,他被一辆快速驶过的摩托车挂了一下,跌倒后膝盖着地,在剧烈疼痛中,差一点儿就昏厥过去了。
家人闻讯赶来,先将他送到乡卫生院。止血、清创、包扎、照片,医生简单处理后,发现他的膝盖骨多处骨折,必须进行手术,但当地卫生院并不具备手术能力。
“我家里人想都没想,马上租车,连夜把我送到了这里。”辛水根说,在萍乡市,江林和浏阳市骨伤科医院的名气很大,很多人宁愿舍近求远,也要到这里来治疗。
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江林对辛水根的伤情进行了仔细检查,并亲自制定了细致的手术方案。大约入院1周后,江林的弟子们就为辛水根成功实施了膝盖骨复位手术。
“才花了7000多块,还是可以承受的,比去大医院肯定便宜多了。江林医生一点架子都没有,其他医生也很好,手术前跟我讲了很多,要我不要紧张。”辛水根感叹道。
当时还不到早上7时,江林的诊室里早已有10多位患者排队等候了。口碑是比较好的广告,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远道而来。在医术方面,江林最负盛名的是家传的“江氏正骨术”,以手法复位、杉木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敷为特色。
“医术好不好,医生自己说了不算,老百姓的口碑才算数。”社港镇党委书记说,每年那么多人不去大医院,却要跑到社港就医,都是冲着江林的牌子来的。
短短10多年来,在以江林等“江氏正骨术”传人的带领下,浏阳市骨伤科医院从一个偏远山区乡镇的卫生院,迅速发展成为一家辐射湘赣地区的现代化医院。在以社港为中心的湘赣边区,就跌打损伤来说,方圆数十公里的群众真正做到了“小病不出乡”。
获益的远不止患者和医院。2013年,江林和他的弟子们总共完成了15.8万多人次的门诊量。由于骨伤病人大多有2至3位陪护人员,这意味着每年有将近40万人次造访社港。在巨大人流量的带动下,社港的商贸业和服务业非常兴旺,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
媒体人出身的不无感叹地说,没有江林的精湛医术,就不会有社港今天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江林扎根山区,不仅是湘赣边民的福气,更是社港的福气。
2 “像江院长这么敬业的,还真是不多见”
在社港采访期间,谈起江林医生,患者、同事、弟子、家人、朋友的评价惊人一致:江林爱岗敬业,废寝忘食,不重享受,视病人为家人,把救死扶伤当做生命的一切。
“早上5点起床查房,然后到诊室安排当天和第二天的手术,7点左右回家吃早饭,不到8点再回来看门诊,中午回家稍作休息,下午接着看门诊或做手术,晚上还要查房。”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办公室主任唐学智是江林的老同事,两人共事超过20年。他告诉记者,除了除夕和大年初一、初二,江林医生几乎全年无休,从没有过过周末。
为了体验江林一天的工作,记者提出早上要跟着他查一次房。“当然可以啊,但是我习惯了早起,不知道你们年轻人起不起得来啊。”说完,江林哈哈大笑起来。
记者住宿的宾馆离医院大约500米。第二天凌晨5时整,记者起床洗漱,然后一溜小跑赶到医院,先到住院部一病区,没有看到江林,心中“暗喜”,以为他还未到。不料一问才知道,江林医生4时50分左右就来查房了,现在早已到别的病区去了。
由于对医院住院部不熟悉,记者跑上跑下,找遍了所有病区,还是没有看到江林。一位正准备打开水的家属告诉记者,江医生早到诊室去安排手术了。
尽管没能贴身感受江林如何查房,但记者对他的敬业精神却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唐学智说,医院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或许枯燥无味,但对江林来说,却是最有意义的。
从医40多年来,尽管身处偏远小镇,江林在医界和学界的名气却是响当当的,每年有很多地方邀请他去会诊或者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人以为,江林也会不免俗套,趁着这些机会,出去游山玩水、会会朋友。实际情况是,他不重享受,从不流连繁华之地。
“我经常陪着江院长出去,他每到一个地方,一办完正事,就要我尽快安排返程。”吴厚宽是江林的助理,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他是一位有着30多年工龄的老职工。聊起江林的爱岗敬业,老吴有说不完的话,“像江院长这么敬业的,还真是不多见。”
老吴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例子。一次江林去广州开会,早上7时老吴去病房找他,江林正好开完药方,交代病人说,你白天吃这个药,傍晚要复查后再开药。老吴把江林送上飞机,回院上班。傍晚,病人家属问他:江医生今晚回不来了吧?不料这时,江林走进病房,又给病人检查开药。一日往返湖南广东,病房里一片惊叹声。
3 “祖传医术也不能坐吃山空”
作为浏阳“江氏正骨术”的集大成者,江林40余年来不断刻苦钻研、精心总结,不仅将祖传医术发扬光大,更是培养了一批同样爱岗敬业的嫡系弟子。
江林祖父江否佑,民国浏阳地区的武术名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精于医术。因时局混乱,社会黑暗,离家闯荡的江否佑回乡隐居,不时为乡邻疗伤除痛,因此在四邻声名远播。后来,江林的父亲江述吾承接衣钵,又对“江氏正骨术”进行了系统化挖掘整理。
1968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当时没有机会参加高考,江林于当年12月通过劳动部门招工,到原社港卫生院当了一名临床学徒,跟着父亲学习中医临床骨伤疗法。江林说,就中医正骨术而言,他之所以能获得一些成绩,与江家两位先人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
“学无止境。”江林的一些同事说,他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江林深深懂得,仅靠祖传医术而“坐吃山空”是绝对不行的。社会在进步,医学在发展,祖传医术也要不断求新谋变,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不会落伍。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江林在紧张工作之余,还先后到湖南中医学院等学校深造,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中西医结合方法。
在4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江林不断摸索总结,相继开发了江氏中药经验方“丹芍治伤丸”与“活血治伤散”,创造了“牵引穿针法”、“竹弓牵引器”等独特的骨伤治疗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江氏中药经验方对新、旧骨折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促进骨痂生长等效果很好,深受患者信任。而“江氏正骨术”和中西医结合的微创手术等治疗方法,不仅减少了病人手术治疗的痛苦,还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第二次取内固定的压力和费用负担。
一段时间以来,医患关系比较紧张,一些地方发生了不少“伤医”、“袭医”事件,以致很多医务工作者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继续从医。不过,江林却坚持让儿子江涛学医,他教育儿子说,医生救死扶伤,悬壶救世,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不能随便轻贱自己。
江涛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以后,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又回到了社港。大学期间学习西医的他,参加工作以后又跟着父亲学起了中医,目前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和科研。最让江林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劲头十足,目前已担任浏阳市骨伤科医院的业务副院长。一些患者告诉记者,江涛的医德医风像极了父亲江林。
在去浏阳采访之前,记者心中一直有个疑问:江林会将祖传医术传给外姓弟子吗?刚到医院时,一位工作人员带着记者参观,经过一间接骨室时,对方指着一屋子正在忙碌的医生说:“你瞧,他们几乎都是江院长的弟子,用的全是正宗‘江式正骨术’。”
4 “我们不能昧着良心赚钱”
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身边的一些同事、朋友,大家给出的答案大同小异,几乎所有人都强调,一个好医生,首先要医术精湛,但最重要的还是不忘“医者父母心”的初衷,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好好治病,让病人少掏钱。
在患者和家属眼里,江林就是这么一位好医生。唐学智表示,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地处湘赣边区,患者大多是农村群众,对医疗费用都比较敏感。很多人之所以对浏阳市骨伤科医院非常认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治疗效果确实不错,二是治疗花费不是很多。
在社港采访期间,记者接触了一位来自湘阴县石塘乡、名叫司马建平的农民。“这里服务态度好,而且收费也不贵,我们才花了8000多块钱,复诊后马上就可以回家休养了。”司马建平告诉记者,他的儿子不慎从摩托车上摔下来,小腿骨断了,曾送到一家大医院,两天花了7000多元,但主治医生连伤情都没说明白,也没有安排手术。
“大医院人满为患,我一开始就带儿子来这里就好了。”司马建平说。
唐学智告诉记者,作为医院的业务带头人,江林一直跟团队强调,患者利益大于一切。在诊疗时,一定要以高度责任心善待病人,不能因为一时疏忽,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终身遗憾。
对医院来说,江林团队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带来积极的效果。2013年,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没有发生一起恶性医疗纠纷。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一般医院,骨伤病人住院率高达80%,骨折手术一块钢板有时就要上万元。而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江林确立了三条“铁律”:能手法复位的,不准动手术;能用杉木小夹板的,不准用钢制耗材;能用钢针的,就不准用钢板。
在江林的倡导下,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坚持“低住院率、低费用、低手术率”服务原则,充分利用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开展中医诊疗创新。在治疗骨折、骨伤等方面,绝大部分病人通过手法复位后,当天便可带药回家治疗,不必手术,不必住院。
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医院门诊量达到16万人次,而住院人次仅1.5万,手术台次为1.48万台,医院的住院率保持在10%以内。与西医手段治疗相比,江林带领的医疗团队仅2013年就为患者节约治疗费近亿元。
“农民兄弟攒点钱不容易,我们不能昧着良心赚钱。”江林医生的弟子、脊柱外科主任徐彪炳说,江林一直以来都教导弟子们,为医先为人,行医不能走邪路。
5 “自认尽了一名医生的本分”
因为连续多年来勤勉工作,精研业务,救死扶伤,江林不仅在湘赣边区的农村群众中间有口皆碑,而且也获得了医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以及党委政府给予的崇高荣誉。
按规定,医务工作者参评正高职称必须有全日制大学学历,只有全日制高中学历的江林本来条件不够。2011年7月,江林晋升主任医师资格初审在骨伤科医院进行。与会的湖南省骨科学会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主任王万春教授现场开了一个玩笑,他说,“规矩也讲例外,如果江林没有资格评正高,那我们就没几个人有资格评正高了。”
当年,年近六旬的江林作为湖南省医卫界唯一代表,破格晋升正高职称。对这来之不易的职业荣誉,江林感叹不已,他对记者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能够被破格评为正高职称,得到省内医界同仁的认可,说明自己40多年来的坚持是值得的。
荣誉也纷至沓来。2013年1月11日,首届“浏阳好人”颁奖会上,主持人饱含深情地朗诵着颁奖词:江林,乡间大医,四十年如一日坚守在骨伤科医院的临床医疗一线,他不仅发扬祖传医技,更站在道德的高地,追逐高精的“大医精诚”。
对于这些荣誉,江林一方面非常珍惜,另一方面异常清醒。他不无感慨地说:“比如医生‘吃回扣’这件事,我要是稍稍放松对自己、对弟子、对团队的要求,一年搞个千把万,绝对不成问题。但是,你无法改变行业的有些陋习,这个需要时间去校正。”
江林今年62岁,早已过了退休年龄。忙碌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本来已经可以安享晚年生活了,但经过医院向上级管理部门申请,江林依然在坐诊,依然在开方,依然在动手术,依然继续着自己“朝五晚八”的工作生活,依然坚守在服务农村群众的一线。
“对我来说,能把病人治好,看着他们健健康康地走出医院,我就觉得高兴。”江林说,自己一路走来,问心无愧,没有给先人丢脸,也自认为尽了一名医生的本分。
【网友点赞】
@阳光麓谷人:致孟繁英——我看到你,你走入小巷,那些陋室;你走过冬天,那些寒门;你走向原野,那些少人问津的冻土;你走进沙漠,那些误入歧途的孤独……你要让每一颗幼芽都拥有绽放的权利……原来,爱可以如此繁华。
@哥斯罗斯号巡察舰:丰饶之神、自然之子、“稻谷之统领”——袁隆平,我们敬仰你,你领辖着植物、大地,保护善良的领域,造福万民不受饥饿之苦。(饶丽 整理)
【下期预告】
“中国梦·长沙人·星城美”重大典型宣传暨纪实文学创作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目前本报已推出讴歌袁隆平、黄龙新村、卢光琇、望城区公安消防大队、孟妈妈、银盆岭街道、陈杏华、明阳山殡仪馆火化班的长篇通讯或报告文学。以后每逢周一、周四将陆续推出新的典型,欢迎广大读者继续与本报微博、微信、96333热线互动,说看法、谈感想,参与交流和讨论。
下期,让我们走近长沙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聆听他们弹在上、在身上,人在车上、车在路上的感人故事。自1991年支队成立以来,他们用青春、血汗甚至生命的代价,保卫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者从特巡警支队白手起家、招兵、发展壮大的历史,讲到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同行战友牺牲的伤痛、收养脑瘫患儿的坚决、照顾“半截人”的热心,用一个个生动故事揭开这群热血儿女的神秘面纱,让读者近距离感受他们的满腔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