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7个月发生3次坠楼事件 老人忧郁问题难解
http://news.qm120.com2009-07-22 10:09:13 来源:全民健康网
发生坠楼事件后,獐子岛镇政府介入调查过。“目前可以说是独立的非常事件,不具有代表性。”7月17日9时许,獐子岛镇委员会副书记阮卫东告诉记者,尽管是一起独立事件,但从中也有值得反思的情况,比如老人精神空虚。在接连发生的事情中,老人精神问题已经引起注意。“老人容易患上抑郁症,不发病时看不出来。”阮卫东说,因此在管理上必须针对这一新情况做出调整。
隐忧:养老院里老人只“安”不“乐”
獐子岛镇敬老院里的坠楼事件,经营者给出的答案是老人精神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养老院而言,似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近日,记者走访大连7家民办养老院,在采访中老人们呈现出的状态令人担忧。
7月20日10时,西岗区一家民办养老院门前,一位老人静静地坐在门口,一言不发,只是有人经过时,眼球随之转动几下。养老院开在1楼,很安静,几乎没人在走廊里出入,空气似乎凝固了。房间光线昏暗,电视关着,一位老人侧身躺在床上沉睡,听见门外有声,老人扭过头看了一眼,又翻身躺下。
这家养老院不大,大约20多个房间,有近50位老人。已近中午,只有门口4位老人在打麻将,其他人几乎都待在房间里,天气很热,老人们还盖着棉被。“你说干啥?电视老播广告,没啥看的,这么大岁数还能玩什么。”一位82岁的老大爷说。
与这家养老院相隔不远,在另外一家养老院中,记者看到的仍然是沉默。老人们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天花板。养老院为他们准备了阅览室、活动室和室外花园,但都无人问津。
“老人喜欢静,多多少少都有点忧郁。”该养老院院长说,之前曾组织老人出游,但是考虑安全问题,活动停止了。“如何调动老人的心情。”面对记者的提问,院长说平时就是打打麻将、扑克,“还得靠家人,如果家属经常不来,老人很容易情绪低落。”
沙河口区一家养老院主要接收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15时许,一个房间里嘈杂的电视声响遍整个走廊,而电视前,一位老人仰在床头酣然入睡。其他房间的情况让人更揪心,老人们骨瘦如柴,靠输液或下胃管注射流食维持,目光发呆,直直地看着前方。不少老人未穿裤子,用报纸或毛巾遮盖着大腿,屋子里的味道很刺鼻。一位老人身子佝偻着躺在床上,床头系两根长绳,老人不住地搓捻着绳子,一位护工说这两条长绳是老人起床的工具。
“送到养老院主要是因为在家照顾不了,我们护工能帮着擦洗、喂饭、吃药,要说其他的事,我们也干不了什么。”这家养老院的负责人建议如果发现老人有些忧郁,可以适当服用药物抑制。
难题:如何抵挡老人精神空虚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假扮家属欲将一位有抑郁倾向的老人送到养老院,很多经营者对此都十分谨慎,不愿接收。在一份由经营者提供的入院协议中,记者注意到,院方对老人心理疾病的规定都很详细,比如不承担老人走失、轻生等责任,而多数患有抑郁症的老人被分配在独立房间中。
在养老院的墙壁上可以看到当日菜谱,经营者变换着食谱,但对老人心理问题只有一家大型养老院设立的心理咨询室。通常一家50人左右的养老院会配备8名左右的护理员,分成早晚两班,每人只负责打理卫生和老人起居。一般没有特殊情况,护理员都在空房间里休息,并不主动与老人聊天。
“我们这里好点,护理员得有爱心,不然干不了这活儿。”在西岗区一家大型养老院中,一位护理员说,她把老人当成亲戚,经常陪老人说话。在养老院的走廊里安置了长椅,虽然老人行动不便,但都笑呵呵地坐在走廊里跟护理员聊天,或者走来走去吸引护理员注意。
沙河口区一家养老院1楼的活动室更热闹,共有4桌牌局,护理员陪着老人。活动室墙壁上贴着活动表,每天都有一个主题活动。“我们没事就组织老人唱歌,演节目,不能让老人闲着,他们心理其实很寂寞,时间长了容易出问题。”该养老院的一位负责人说,为了调动老人的心情,养老院也变着法地组织各类活动。
“应该尽量组织养老院老人进行社会交往,避免产生心理问题。”对于养老院老人精神空虚的现象,昨日,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增加老年人必要的社会交往是治疗心理问题的一剂良药。
夏学銮认为老年人心理上趋向幼稚化,和小孩子一样有社会交往的需求,养老院不能只提供一日三餐,更要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变化。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关于养老有一种倾向,从单一的机构养老转向以社区为主的家庭养老,让老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从而建立起新的交往关系,仍作为社会一员存在。
“养老院应该定义为社会公益企业,而不是赚钱机构。”夏学銮说,一些不具备资质的养老院对于老年心理认知不够,即便是孤寡老人,也应该组织一些文化娱乐项目,比如讲故事、聚会,让老人互相倾诉,“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要配合起来,才能避免更多问题。”
记者王博文 实习生刘思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