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新中国卫生60年记忆:“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http://news.qm120.com2009-09-23 09:28:23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民生关注

  本报记者 张昊华

  关键词:计划生育

  一个挑战传统观念的理论

  1953年我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人口总计6亿人,增殖率为20%。。

  “中国人口这样发展下去,10年后有8.1亿,50年后多少?吓死人!26.19亿。”1957年7月5日,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在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上题为《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被《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他认为,一定要实行计划生育,非计划生育不可。

  1971年,国务院转批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首次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1980年9月25日,中央发出《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党团员带头只生一个孩子。在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同时,还要适当强调晚婚晚育。“9·25公开信”,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史上的里程碑。

  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此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山区人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这样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随处可见。2001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出台,这项国策被上升为法律。

  亲历者讲述:

  从追大肚子到奖励扶助

  “罚票子、拆房子、追大肚子。”年逾50的焦志高这样描述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刚开始实行时的情形。作为北京市顺义区计划生育宣传站的干部,焦志高历经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发展变化:“那时候,当计生干部可不容易!中国人向来认为多子多孙多福,对实行计划生育很难理解。当时计划生育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

  焦志高说,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富了,计生人员执法更加规范,国家也更加重视计生政策的人性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开始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提倡优生优育,计划生育服务探索建立了各种利益导向机制,即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等,通过发放各种计生补贴、为农村计生户子女减免学杂费、为计生户解决养老问题、用贴息贷款帮助他们致富等措施,引导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目前在农村,一个计生户一年可以拿到1万多元的计生补贴。据统计,2008年,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向全国205万人发放了12.3亿元奖励扶助金。截至2008年年底,“少生快富”工程惠及30多万户家庭。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2008年惠及35万人,发放扶助金3亿元。

  焦志高说,上世纪90年代顺义区的生育意愿调查显示,73%左右的育龄人群想生第二胎。2003年的调查显示,只有22.9%的人想生第二胎。

  延伸阅读:

  30年少生4亿人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为10.3亿人,出生率为20.91%。,死亡率为6.36%。,自然增长率为14.55%。。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人口为11.6亿人,死亡率为6.28%。,自然增长率为14.7%。。

  2008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据测算,如果生育率保持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全国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计划生育实施30年来,中国人少生4亿人。少生4亿人等于每年少排放12亿吨二氧化碳。

  计划生育政策帮助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