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铅都”济源的血铅之痛:搬工厂还是迁村庄?

http://news.qm120.com2009-11-13 09:35:20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民生关注 血铅

  从8月26日开始,济源市专门购置了国际最先进的检测仪器,对区内14岁以下少年儿童进行免费血铅检测。

  10月14日,济源市完成对3个重点镇中10个重点村的儿童血铅检测工作:3108名14岁以下儿童中,血铅值在250ug/L以上需立即接受驱铅治疗的有1008人,占32.4%。无情的数据印证了又一个“血铅”事件。

  当地政府拨出巨资,同步推进防护区内14岁以下儿童有组织脱离“铅环境”的工程。规定6岁以下儿童进行分流,按照每个儿童每年1500元标准给予房屋补贴,陪护费及营养干预费每个儿童每月600元,补助至搬迁完成或入学;6-14岁已入学的儿童由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在防护区以外寄宿学校就读,免费提供营养干预食品。

  目前14岁以下儿童均已脱离铅环境。

  “济源市主动研究解决铅污染问题,表现了很强的责任意识和民本精神,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肯定了济源的做法。

  炼铅乱象

  “水泉啊,你们回去抓紧在城区找个地方搬迁,你们村庄再不适合居住了。”

  8月26日,济源市市长赵素萍当面的劝告,令克井镇柿槟村支书李水泉及村干部心情既沉重又感动,因为“此前市里的6任领导班子,没有说过这么关心人的话”。

  有柿槟村的村干部透露,听说村里的土壤铅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上百倍。

  据悉,在尊重专家环境影响评估意见和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济源市对防护区内需搬迁的村庄,原则上实行整体搬迁。按照“环城路内的村仍在环城路内选址,环城路外的村在环城路外选址”,确定具体搬迁方案。

  但柿槟村就很难成为治理环境的战场。该村在豫光金铅的东南角,几乎“紧贴在一起”,这个2000多人的村庄拥有多个企业和实体,人均年收入1.2万元,是济源最富裕的村庄。这里的服务功能齐全,村民住的是经统一规划的180平方米的红瓦别墅。

  济源市给柿槟村提供了三套搬迁方案,人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因为自我利益的不同,一部分人坚持不搬,一部分人愿意搬迁,但在“是搬到城西还是城东”的细节上,意见无法达成一致。

  “这么好的村子,一搬就垮了。”这个血铅超标人数最多村庄的村民谈起搬迁心情复杂。

  “柿槟村有货场、煤炭运销,有铁路专线,村办企业产值达八九亿元,年纯利润2000多万元,村子搬走的话,1400万元的收入就没有了。”济源市委一位干部对记者分析道。

  自从1986年豫光金铅搬迁建成以来,与它相关的环保和安全意识始终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1000米防护区没人在乎,于是被日渐拓展的城区吞没。

  即使是在环保意识日渐增强的近几年,柿槟村经规划新建的新村不断铺展,又朝豫光金铅靠近了200米左右。

  济源铅业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严格划定的安全防护距离未被遵守,这是一个历史和社会问题。不只是在济源,像豫光金铅1000米防护区被城区吞没的例子在各地都已司空见惯。

  豫光金铅的生产历史较长,因早期工艺还较为落后等原因,对人居环境的伤害是肯定的。就涉及的村庄而言,目前,追究形成铅环境最大的“元凶”,似乎是一件颇尴尬和难为情的事。这一点,生活在克井镇、承留镇的人十分清楚。

  “就像吃自己尾巴的鱼一样,我们也在伤害自己。”克井镇一位居民如此形容当地铅冶炼“疯狂症”给环境带来的灾难。

  10月25日,距柿槟村村北约600米处的柿槟电解铅厂,是柿槟村的村办企业,年产能为3.5万吨,每年有五六亿元的销售收入。此刻它的大门紧闭,炉子熄火,只有几个留守人员驻扎在那里。

  此外,在承留镇道路两旁,林立的铅冶炼厂则是周围人以集资、入股方式建起来的。一方面是豫光金铅依托生产工艺的四次革命性升级,倡导“绿色冶炼、环保发展”的理念;一方面,在当地民间资本的蜂拥下,落后、高污染的炼铅术在这里找到了新的栖身之地。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