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网民称就医没方便 6成患者首诊选大医院
http://news.qm120.com2009-12-28 17:33:53 来源:全民健康网
2009年是名副其实的“医改年”。这一年,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最终尘埃落定,预约挂号、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加大社区医院投入等新政的浮出水面,中国“医改”的破冰之旅终于重新起航。只是,这一切给百姓看病到底带来了哪些变化?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到底减少了多少?值此岁末年初之际,《生命时报》联合搜狐网健康频道、39健康网共同推出大型调查———“2009你的就医习惯改变了多少”,看看百姓和专家怎么说。
医改为何让人感觉落地无声
本次调查共有2073名网友参与,其中67.7%的人年龄在30—50岁之间,男性占55.48%,女性占44.53%。
在问及“你觉得今年看病比原来方便了吗”时,仅11.6%的被调查者给予了肯定回答,88.4%的人认为不比原来更方便。而在“你觉得今年看病最实惠的改变是什么”一题中, 36%的受访者认为“药价下降,更多的药进了医保”让其受惠最大,位居首席,而今年主推的政策,如改善社区医院的医疗设施、预约挂号、看病一卡通、先看病后付钱、发放医疗劵等都未超过20%,有六成患者首诊也依然会选择大医院。
“调查表明医改政策的深入取得初步成效,但也说明当前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百姓就医习惯等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对《生命时报》记者表示。
这些年来,医改确实给人“雷声大、雨点小”的落地无声之感。王虎峰认为,“医改”总是不能让人感同身受,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医改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医疗领域的矛盾复杂、利益冲突很多,奢望两三年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不大现实。二是改革也有内外评判之分。以往,我们更注重机构内部的改革,而忽视了百姓的感受。拿社区医疗来讲,国家在硬件设施上投入非常大,但人才建设和服务能力跟不上,百受的实惠并不十分明显。这提醒我们以后在政策制定、执行时应注重百姓就医体验。
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副院长王笑民分析认为,药价下降认可度最大反映出看病贵的现实,预约挂号对于患者来说,确实省去了劳累之苦,但它仅是方式调整,医疗资源短缺的现实并未改变,以致多数人难以享受实惠。
不过,卫生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振忠教授也认为,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以中青年为主,而今年医改重点的实施对象是慢性病患者、中老年人,可能也是出现这一调查结果的原因之一。“但不能据此就说明医改仍无进展。更何况,调查同时显示出医改某些政策已对百姓的就医习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就医习惯其实悄悄在改变
调查显示,如今,22.95%的人身体不舒服已不再拖着,只要有病就去看;36.4%的人改变了上午看病的习惯,选择下午、晚上、周末或去看特需门诊;超过一半的人不赞同得了病就去大医院,23.18%的人认为应先做完基本检查再去,29.35%的人则表示小医院看不好再去,大医院毕竟是解决疑难杂症的。
在医生选择方面,虽然有四依然“一看病就冲着专家去”,但毕竟已经有20.3%的人更愿意找大医院的普通医生,有25.7%的人初诊找普通医生,复诊再找专家。而在“会选择什么时间去看病”时,大家也不一窝蜂都上午去了,有近四成的人,出于要岔开看病高峰、让看病时间变得更充裕等原因,会选择在周末、晚上或者下午,去医院看病。
“什么病都想找大专家看是导致看病难的原因之一,但由于专家资源毕竟有限,于是不少就医习惯被逼着改变,以致看病方法逐渐趋于理性。这绝对是好事。”王笑民表示,比如什么时候选择让专家看病变得明智了,不一窝蜂集中在一个时间段看病了,都是很好的。而张振忠则认为,这实际上也是今年医改重点取得了一定效果的表现。“今年医改最大的变化是在社区和农村,由于方便度提高、费用降低,很多百姓走进了社区医院,使得医疗资源的分配越来越合理,这是很令人欣喜的。”
要花最少的钱治好病
最让专家们吃惊的,则是“你还希望医院提供哪些方便”一题。结果显示,“医生给病人提供的治疗方案性价比再高些”位列第一,占49.7%。其次才是药价便宜些,占25.8%,挂号再方便些(13.3%),医生态度再好些(11.2%)。
“关注性价比的人远高于关注医生服务态度的人,这的确让我们惊讶。”王虎峰说,这充分说明百姓还是深感看病贵看病难,希望用最少的钱达到疗效最大化。国内医生的诊疗缺乏统一规范,往往治疗上就高不就低、就多不就少,而时常爆出的大处方、医生收回扣等丑闻,更让百姓心里没底。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前提是要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对此,社区医院被给予了厚望。但在问及不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时,医生水平太差位列第一,占51.83%;其余依次为“医疗设施条件太差”(35.05%),乱收费(10.28%),态度不好(2.86%)。“疗效是病人最关注的,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社区医生的服务水平。”张振忠也认为,这得医院、医生的自律以及监管机制的成熟。其次,患者就医的便利程度。除了预约挂号、完善社区医院建设等外,更重要的是改善细节,就能让患者的就医过程更便利、更舒心。最后,加强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医德建设。否则,再高的技术、再好的设备,再完善的程序,都无济于事。(江大红 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