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是什么导致血透感染丙肝事件频发

http://news.qm120.com2010-01-21 10:09:38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民生关注

  本报记者 孙 梦

  从去年年初到今年年初,医疗机构内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事件屡见报端。特别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安徽三地、浙江杭州等地相关事件密集曝光,让各级医院和监管部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血透感染丙肝事件究竟为什么在短时期内集中发生?在事件的诸多诱因中,究竟有没有一个明显的高危因素?将来该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请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分析。

  为何多发生在基层

  记者了解到,去年3月,山西两家医院发生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事件后,卫生部对全国开展血透的医疗机构做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截至去年6月,除了部队医院外,全国共有3297家医院开展血透,其中一级医院90家、二级医院2058家、三级医院999家。

  纵观从去年至今的一系列事件,不难发现它们大多发生在基层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左力表示,从基层医院和大医院此类事件发生率的差别上看,规范化的操作和严格的医院感染防控,对减少甚至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肯定是有作用的。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李明喜说,在整个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病人间共用注射器、破损的皮肤接触被污染的手套、复用透析器被污染、透析时未更换静脉压监测器以及输血等环节和情形,都是感染丙肝病毒的可能途径。要切断这些途径,应严格执行血透中心的感染防控制度和操作规范,丙肝患者透析器尽量不复用并应分机透析、医护人员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时更换手套、在首次透析或从其他透析中心转入时先进行经血传播疾病检查等都是有效措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透室护士长檀敏最近参加了对安徽省霍山县医院和安庆市宜城医院相关事件的调查。她说,这两家医院在血透感染丙肝的易感环节上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由于一些基层医护人员知识更新慢,导致操作不规范;两家医院血透室都没有洗手池,医护人员手卫生无法保证,很难避免血液污染。基层医疗机构在管理上存在疏漏,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等因素,都是导致感染事件发生的原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六亿说,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医疗条件密切相关,如许多基层病人因经费问题不能做准确度更高的肝炎病毒学相关指标的检测,急诊病人、肝炎病人不能做到专机透析等。北京某三级医院肾病中心护士长也告诉记者,为了达到标准预防的要求,医院往往要给予大量投入,而这种投入对许多基层医院来讲是望尘莫及的。专家表示,加强对基层医院的硬件建设和财力物力支持,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病毒同源性检测可厘清感染途径

  血透感染丙肝事件频发,使医院成为众矢之的。医院是不是导致事件频发的唯一“犯罪嫌疑人”呢?

  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肝病中心主任成军说,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很复杂,首先应该历史地看待。他介绍,我国在1989年发现丙肝病例,但到1991年才开始做临床检测,而且由于我国强化血透操作管理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因此中间有一个较长的空白区。在最近接连出现的几起事件中,丙肝抗体阳性病人并不都是新发病人,而是近期才通过检测获知,这与历史因素不无关联。

  成军说,从客观上讲,目前医学界对丙肝病毒的认识有限。上世纪90年代,我国所做的一次局部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丙肝抗体在普通人群中的阳性率达到3.2%。目前已知的丙肝病毒传播有输血、侵入性操作、母婴传播和性传播等几种途径,但这些并不是全部。丙肝病毒检测的“窗口期”为7天到42天,且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国家统一的检测试剂。

  专家还指出,血透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在血透操作中,频繁的血液暴露导致感染病毒性肝炎及其他经血传播疾病的几率要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国内外研究都显示,透析时间越长,感染丙肝病毒的几率越高。

  成军认为,针对血透感染丙肝事件的聚集发生,目前我国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丙肝病毒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判断基因间是否具有同源性。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在一起事件发生后,帮助各方厘清各自应负的责任。

  指南应明确更多操作细节

  从去年年初山西两家医院发生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事件以来,为了遏制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从卫生部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再到各级医疗机构,大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防范。可究竟哪些措施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呢?

  李六亿呼吁,在卫生部将来发布相关规范、指南以及各医疗机构对规范进行细化时,以下几点内容希望能够明确:在透析完一名病人到下一个病人透析之前,要不要对机器内部进行消毒;医护人员的手卫生需要继续强调;透析器复用时,要明确对透析器和透析管路的处理原则;医疗废物和非医疗废物要分开处理。

  据了解,卫生部《血液透析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即将下发,血透室应当具备的场所、设施、设备和人员等条件,以及医院感染防控规范管理等内容都将得到体现。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