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 使其在城镇安家落户
http://news.qm120.com2010-06-08 14:30:39 来源:全民健康网
从河南农村来惠州打工13年的李玉平夫妇一直租房住。去年李玉平被评为优秀农民工,可以落户,但他们想来想去,还是没把户口迁到惠州,因为成为城镇人就意味着土地没了。“老家还有8亩地,如果户口迁走,地就要被收回了。”李玉平算了笔账:每亩地至少收350公斤小麦,现在收购价每公斤1.6元,8亩小麦能卖4480元,庄稼一年两熟,再加上8亩地一年的分红1600元,种地的收益每年超过1万元。
广州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谢建社教授认为,“舍不得土地”,其实是现在的农民感受到了城乡利益格局的巨大变化——一方面,随着三农**全面推行,农民得到的实惠日益增多,他们看到了在农村发展、致富的前景;另一方面,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城市统分统包的**“红利”日渐消减,而城市生存压力又在不断增加,这就使那些有资格进城落户的农民不愿意或者不敢提出申请。
此外,谢建社认为虽然户籍坚冰正逐渐消融,但农民工群体的职业具有不稳定性,如果“转战”其他城市,永久居住权就失去了意义,为此放弃土地收益,显然不划算。
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的乡愁——有户口无保障,还是“没有根的人”
虽然土地吸引力大于户口,但是户口背后的福利,比如孩子入学、医疗保险以及就业等同等待遇,这些方面的壁垒目前依然森严,大多数农民工长期居住在城市也是一种奢望。大多数农民工认为,与其给户口,还不如提供一些比如子女教育、经济适用房方面的保障,这样即使没有户口也不影响成为城镇人。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三水新明珠陶瓷厂车间主任胡小燕可谓是农民工中的佼佼者,然而多年以来,一对女儿的入学问题一直是她的“心病”。她和老公在佛山打工多年,前几年女儿到了上学年龄,但因为没有城市户口,两个孩子的赞助费又奇高,她不得不把女儿留在家乡读书。随着女儿年龄的增大,她希望孩子能在身边受教育,当时两会召开时,她谈到了自己的亲身感受,让不少人受到震动,为此三水区政府特为她批了两个入学名额。
她说,到广东打工学到了很多的技能,对土地并没有什么舍不得,她自己也愿意做佛山人。但她不得不放弃,因为就职于民营企业,没有房子落不了户。夫妻俩要养两个孩子,挣的钱只够日常开销,昂贵的房价,让她的“城市梦”无法实现。她说,即使我拿到了户口没有自己的房子,还是一个“无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