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并不是药 冒充药品爱打“三张牌”
http://news.qm120.com2010-09-28 14:25:03 来源:全民健康网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对疾病没有治疗作用,可是一些保健食品推销者常常将保健食品故意宣传成药品,欺骗消费者。从最近消费者投诉的情况看,违法经营者往往会打出下面“三张牌”。
一是“亲情牌”。推销者通过给老人祝寿赠送小礼物、生活日用品,先与老人慢慢增进感情,继而实现推销保健食品的真正目的。如石家庄市患糖尿病多年的张大爷和他患高血压的老伴,在一个健康讲座上认识了保健食品推销员霍某。此后,霍某经常登门拜访,每次都会带点礼物,一进门“叔叔”、“阿姨”叫得特别亲热。出于对霍某的信任,张大爷便花4800元购买了他推荐的“××多邦胶囊”,并花9000元办了一张会员卡。可服用一段时间后,张大爷面色苍白,日渐消瘦,老伴的血压不降反升。张大爷再找霍某,他租住的地方已人去屋空,电话也打不通了。
二是“慈善牌”。推销者与一些慈善团体合作,或者伪造慈善机构的证明文件,向患者“优惠”销售。如开封市民邓先生看到一则“河南省慈善总会肝病免费普查公告”的广告,其中“最高3180元的救助补贴”让他很动心。可当他到指定的医院进行检查时,不但被要求购买“肝病药品”,还要交60元的体检费。郑先生这才明白,所谓的“救助”只是一种打慈善牌的推销活动。
三是“雇托牌”。推销者雇几个“托儿”,说自己就是吃其所售的“药品”痊愈的。因为有了“治愈”的先例,有的患者便放心地购买。如南京市民老张,几年前“小脑萎缩”,某“病友”告诉他,自己就是吃“××源”治愈的。信以为真的老张便花5600元购买了3个疗程的“××源”。吃了一段时间后,老张的病不但未有好转迹象,反而越发严重。
了解了保健食品推销者常用的伎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再遇到类似情况时就要多加小心,莫病急乱投医,更不要为销售人员和“托儿”制造的假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