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从“洗虾粉”到“洗蟹粉”,奸商何其多!

http://news.qm120.com2010-10-11 14:06:02 来源:全民健康网

  媒体日前披露了经“洗蟹粉”乔装打扮的“山寨版大闸蟹”出现在南京下关惠民桥水产品市场。据了解,“洗蟹粉”与“洗虾粉”一样,都含有工业原料草酸。所谓的“洗蟹粉”其草酸含量可能比“洗虾粉”更高、更毒。(《扬子晚报》10月7日)

  “洗虾粉”疑云未散,“洗蟹粉”却已粉墨登场,无疑加重了许多人对餐桌越来越有“被化学”的恐惧心理。尽管专家传授了经“洗蟹粉”洗刷过的螃蟹辨识技巧,但对消费者而言,掌握这样的生存技能太过郁闷。特别是,如果不对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棒喝,更多的类似“创举”,又怎不逼着消费者不得不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

  8月下旬,当一些龙虾食客“肌溶解”,“洗虾粉”在上海有关部门去年披露并严厉禁止一年后,再度出山。公众翘首以待,期望看到“洗虾粉”真相,尤其是有严格预防和惩戒措施随之“闪亮登场”。然而,尽管时隔一月有余,随着龙虾逐渐转入尾市,原本信誓旦旦的调查至今不见回音,更不见有部门站出来承担责任。

  前车之履,后车之鉴。毫无疑问,无论是“洗虾粉”还是“洗蟹粉”,一开始均源自少数奸商。当“洗虾粉”大行其道而难受监管,更别奢谈打击与惩戒时,“更毒”的“洗蟹粉”接踵而至自然不甚奇怪。

  回想近年来那一起起“化学食品”事件,与商贩守法意识一起崩塌的,当是本就卑微的商业。在健康的商业环境下,守法诚信理当得到更多回报。而商业的坚守与捍卫,既离不开法制体系的完善,商人的自觉与敏行,更取决于执法者对法律精神的努力践行。虽然不能排除确有一些商人会守法经营,但市场监管部门才是捍卫商业的最后一道防线。退一步讲,即便法律有疏漏,监管部门也会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制定应急措施,以免酿成风险。

  执法走马观花、敷衍塞责的问题不解决,只是拿几个“奸商”开刀,并不足以震慑违规者,反倒可能因为被惩戒的小概率,反向激励更多守法者笃信“无奸不商”的灰色哲学,“洗蟹粉”便是活例之一。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