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文化部:偷菜游戏走火入魔 或将取缔

http://news.qm120.com2010-10-13 09:35:11 来源:全民健康网

  整治不良游戏,功夫在游戏外

  欲治“偷菜”瘾,不应机械地从游戏本身着手,而要消弭游戏狂热背后的社会土壤,改良民众的心灵环境。

  “偷菜”游戏的风靡,让公共生活遭遇了不少现实性尴尬:老板抱怨白领员工们“上班偷懒玩偷菜”,丈夫厌烦老婆“玩物丧志不顾家”,尤为离谱的是,甘肃天水市李女士深受误导,竟真偷邻居家的菜来。许多文化学者更是痛心疾首,从某种意义上讲,“偷菜”影响高过了“偷窃”。

  “偷菜”无助于智力开发,这观点并不偏颇。但“无法启迪思维”的实用逻辑,显然没法为取缔找出合理依据。同是“纯属简单操作”,怎么不禁俄罗斯方块等小游戏呢?说到底,取消意图源自于“偷菜”的社会影响。

  “偷菜”的各种操作很简单,不像许多网络游戏,具备多强的刺激性和难度,它能红火,就在于它迎合了人们在枯燥生活中的放松和轻度娱乐需求。

  弗洛依德有个“游戏宣泄理论”:“游戏是被压抑欲望的一种替代行为”。人们痴迷于“偷菜”,何尝不是对积久成疾的欲望的宣泄呢?生活的重压,逼得都市人们迷惘而压抑,唯有游戏社区里廉价的“惬意和成就感”。

  所以,用消除或改善游戏本身,作为治“偷菜”瘾的解颐之计,显然作用有限。即便治得了“偷菜”瘾,终究会有新的“瘾”替代,被人们业余及工作时间所垂青。

  不缓解现实空间里的重压与疲倦,不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治“游戏瘾”只能是纸上谈兵。当现实生活露出“贫瘠”的底色时,“偷菜”只是一个暂供逃遁的避所,能供应廉价的欢笑,却肥沃不了真实的精神荒芜。

  别把偷菜游戏置于道德烤架

  有人说偷菜是一种诙谐幽默的互动交流,当偷别人菜或被别人偷菜时,其实带来的是一种关注,一种实在的联系。但也有人会说,偷菜游戏是在宣扬偷的理念,鼓励偷的行为,就可能让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出现问题,把网上的偷菜延续到现实生活中伸出“贼手”,想偷就偷。

  的确,互动偷菜功能属于简单机械的操作,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可是,谁说游戏一定要具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教育功能?游戏就是游戏,人们需要游戏可能是因为其具有教育的功能,也可能只是因为人们内心的需要———人们的生活不可能处于一种永远接受教育的状态,也不可能处于永远亢奋的学习状态,休闲和娱乐也是生活的必要内容,让人生丰富多彩,所以如果一个游戏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能够带给人们的需求满足,这样的游戏就很难说是没有价值的。

  调查那些不喜欢偷菜游戏的人,让他们说出对偷菜游戏的看法,他们只能说偷菜游戏是无聊的,偷菜游戏需要禁止。而如果媒体调查的是那些喜欢偷菜游戏的人,结论又会怎样呢?任何游戏都可能让人沉溺,此时需要反思的其实不是禁止游戏,而是如何让人们理性地使用游戏。

  重要的是,我们在面对游戏时,既要发现其可能产生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和改良,但也不能把很多游戏无法承载的内容强加在游戏的身上,比如游戏要有教育功能,游戏要代表先进文化,游戏不能产生任何问题,这些要求都是对游戏不符实际的苛求,也是对个人生活的一种苛求。

首页1234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