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因素导致国内食用油涨价
http://news.qm120.com2010-10-26 11:17:27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于下一步的食用油市场调控,尚强民表示,有关部门还会根据情况,适时安排储备油脂油料销售。他表示,目前国内油脂油料商业库存得到了充实,流通加工各环节库存数量都有增加,国内秋收油料开始上市,油脂加工企业开工率很高,“国内食用油供应充裕,对价格上涨有抑制作用”。
相关新闻
农产品领衔大宗商品“涨不停”
除了近日引发广泛关注的食用油价格,在期货市场上,从棉花、白糖到有色金属,大宗商品的涨价是“一个不落”。相关专家指出,流动性充裕引发的通胀预期没有实质性改变,刺激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对影响广泛的农产品价格,抛储的调控方式相对被动,国家应从生产到流通环节整体调控。
昨日,国内期货市场全线大涨,多个品种封于涨停,无一品种走软。其中,郑棉、橡胶、白糖均涨停,再次创出历史新高;沪锌大涨逾4%;豆油、菜油涨幅超过3%。
各方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关注,显然与“猛如虎”通胀有关。此前央行突然加息,就有专家指出,经济增长已无后顾之忧,宏观调控的重点将转向抑制通胀和资产价格,而抛储成为相关部门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抑制通胀的一大利器。
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则表示,应采取更加主动的方式,从生产到流通环节整体调控价格。“抛储虽然有效,但这种做法相对被动,不可能每种产品国家都有足够的储备。”
李国祥认为,农产品炒作是一种放大价格波动的行为,价格波动并非始于流通环节,而是从生产环节就已开始。在稳定农产品价格方面,相关部门应重点培育一批对社会具有责任的大型企业,在保证企业盈利的前提下,依靠这些企业取得价格话语权,抑制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也有行业分析师指出,目前农产品期货仅有棉花、大豆等十多种,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更多传播、预测农产品期货价格走向,农民如果及时获悉价格,就会在收购价上做出调整,使中间商“炒作”风险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