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评各地血荒现象 因为不对称所以不平衡

翟春阳

http://news.qm120.com2010-10-29 10:09:44 来源:全民健康网

  “不对称,所以不平衡”,是本报五年前,也就是2005年4月5日一则评论的标题。所指者何?“无偿献血”与“用血”也。这就如大家把物品捐献灾区,而最终这些物品却被“卖”给灾民,其乖情悖理,毫无二致。该评论最后沉痛地指出:“这样的不对称并非白璧微瑕,而是可能消弭公民的爱心,动摇公民无偿献血制度的基础。”

  昆明血荒。不只昆明血荒,全国多市近日发生血荒。以昆明为标本,血荒之所以发生,其原因之一,就是“无偿献血”与“用血”之间所呈现出的极端不对称———公民“无偿献血”,血站与医院却拿公民的“无偿”牟取暴利!保存成本与检测成本成为“用血”的借口,似乎无可挑剔,普通公众也无法掌握权威证据而无从挑剔,但当“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而且成本不公开时,恰恰就是可以挑剔的理由。

  据报道,昆明血荒的另一直接原因,是有关部门取消了原来对血站以绩计酬的奖励制度,不只是取消,还要他们退回原来收入腰包的奖金,于是血站采血的积极性大受打击。当地有关部门这种做法当然值得商榷(其之前以绩计酬的做法同样值得商榷),而血站及其工作人员“无利不起早”,则凸显出又一种不对称———他们从事的,本是一个光鲜的,闪烁人性光辉的事业,他们所面对的,本是广大的对他人充满关爱并无偿奉献爱心的大众,而他们自己,却如此唯利是图。这是何其鲜明的对比!又是何其奇怪的怪现状!这种怪现状,不只存在于“无偿献血”,在中国所在多有,比如中国的慈善事业,一边是舆论对富豪们大加挞伐,一边则又是善款被挪用,或者给捐款设置种种限制,如附加什么“管理费”之类。

  据报道,血库的丰富程度,竟与大学生是否放假、民工是否返乡存在着必然联系,因为他们才是中国“无偿献血”的最主要群体。这又是一种“不对称”,如果说大学生所对应的是校园之外的社会,那么民工所对应的,则是城市;如果说大学生与民工都属于大众群体,那么与他们相对应的,则是政府与公务员———公务员为什么不可以成为“无偿献血”的最主要群体呢?

  于是有评论呼吁,要让“无偿献血”成为公务员考核的硬指标,只有干部带头,才能引领社会风尚。此论看似高明,其实大谬,分明误解了“无偿献血”制度的真正基础———“无偿献血”制度的基础为何?无他,不过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文明社会的常识。这一常识又何须强制,何须考核?

  有一种“无偿献血”的宣传,叫“你今天无偿献血,明及你的家人皆可免费用血”,将“免费用血”作为献血者的一种权利固无不可,而这种宣传则已把“无偿献血”当成一种交换;而且还分明宣示:对那些不献血者,就要“用血”!那么诚如本报当年那篇评论所质疑的,公民“无偿献血”到底“献”给了谁呢,是“献”给了血液中心,还是“献”给了患者?

  四处爆发的“血荒”,给我们两点警示,一是制度的不对称,二是道德的不对称。不对称,所以不平衡(供求不平衡)。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