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的食品安全比漂白的蘑菇更可怕
刘俐琨
http://news.qm120.com2010-12-06 09:47:17 来源:全民健康网
北京小学生张皓的课外实验曝出“漂白蘑菇”事件后,北京市工商局公布了一份检测报告,称北京市场销售的食用菌合格率为97.73%,之后中国食用菌协会派员调查后称市售食用菌绝大部分没问题。12月4日,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蔬菜市场和批发市场发现,菜市场上销售的口蘑很多被漂白,批发市场由于最近严查,许多商户在隐蔽销售。(12月5日人民网)
小学生张皓的“蘑菇检测”结果显示,16个样本中有12个发现了荧光增白剂,张皓据此做出了“荧光增白剂在鲜蘑菇中可能普遍存在”的推断,而有媒体曾报道的“九成蘑菇被漂白”并不是张皓的结论。(12月5日新华网)尽管张皓课外实验得出的蘑菇漂白率不及九成,却也高达75%,如此数据足以引发民众对食品安全新一轮的焦虑。不过,相关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似乎对此并不以为然,他们不仅“庄重”地表态质疑或否定小学生的检测结果,还接连抛出权威性的检测报告或调查结论——绝大部分食用蘑菇没问题,合格率接近100%。
小学生的数据和官方的数据几乎截然相反,其中必然有一个数据违背了事实,我们该相信谁呢?在一家网站发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选择“相信小学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12月5日新华网)无疑,这样的民意选择绝非草率赌气之举,而是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小学生的检测尽管不是有权检测,但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是个容易操作的简单实验,且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高瑞芳亲自指导了张皓,张皓的实验在技术上应该不会遇到太大障碍,最为关键的是,小学生的实验具有“童言无忌”的特性,没有任何功利性,也就最容易得出客观公正的结果。
对比之下,相关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检测调查固然是有权的,但是他们对蘑菇的抽样调查区域、范围、品种以及抽样调查时间阶段则令人生疑,通常而言,干蘑比鲜蘑的漂白率要低,市区超市、市场的蘑菇比市郊、农村市场的蘑菇漂白率低,“蘑菇漂白”事件曝光后,商贩会有所收敛,其对蘑菇的漂白率也会降低,即便蘑菇漂白率曾经或仍然很高,但有关监管部门或协会在“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品种得出“正确”的检测调查结论也不是没有可能。
有关监管部门或协会并未与张皓沟通,也未就官方结论与小学生结论之间的巨大差距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权力如此傲慢,焉能不召来偏见,民众有理由质疑,权力的傲慢背后是心虚,权力为了彰显了蘑菇市场食品安全形势“大好”,为了掩饰监管缺位的尴尬,很可能对检测调查结论进行了精心“漂白”。
“都是洗过的,没有洗的卖不出去。”“以前市场内销售的基本都是‘洗过的’。”“最近几天,工商、市场管理方对漂白的蘑菇查得非常严……都是偷着出售。”卖蘑菇的商贩对记者的实话实说让蘑菇的食品安全状况裸奔了,有力地支撑着民众的偏见和质疑。
漂白的蘑菇是有害的,“漂白”的食品安全则更加有害。假若食品安全真的被“漂白”时,监管部门和商贩便会彼此心照不宣地陷入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飘飘然状态,可能会有暂时的“严查”或“收敛”,但食品安全问题并不能根除,而无知的消费者只有在疑惑中继续放心地购买消费某种风险食品了。
小学生可以检测出漂白的蘑菇,谁可以检测出“漂白”的食品安全呢?我们在急切地期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