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北京房山区:农民四种慢病免费服药

崔 芳 王 宁

http://news.qm120.com2011-12-08 13:51:23 来源:全民健康网

  北京市房山区阎村农民王出趟远门回来,发现村里发生了大变化:全村40岁以上的老伙计都进行了一次免费体检,患慢性病的还免费吃上了药。这位低保户连忙找来区新农合管理中心副主任于立平的电话号码,当即拨了过去:“我也有高血压,啥时候给我发药?”

  于立平告诉记者,自从该区开始实行健康促进工程为慢性病患者免费投药,这样的电话她就常常接到,有时一天能接到好几个。

  找出农民最主要健康问题

  房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南远郊,虽然面积列全市第4位,但人均gdp却在10名左右徘徊。因此,房山人习惯称自己所在的区是个“小区”。在该区94.5万常住人口中,近半是农民。为41万名参合农民中的慢性病患者免费提供药品,房山区的举措,被认为是一个小区的大手笔。

  房山区副区长卢国懿表示,根据房山区的区情,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任务是用花尽量少的钱,解决农民最主要的健康问题。2007年,该区卫生局通过近一年的调研发现,农民慢性病问题首当其冲。

  房山区卫生局副局长、负责当时调研工作的张金兵分析,一方面,房山区地处山区,“一到冬天,绝大多数山里人吃饭就是主食就咸菜。”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剧了慢性病高发。另一方面,受家庭经济水平低、慢性病知识知晓率低等条件限制,加之有些慢性病症状不太明显,农民不当回事,服药依从率很低。

  为此,房山区从该区农村高发、治疗手段成熟且卫生经济效益好的4种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入手,决定为参合患者免费投药,以期达到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

  先给19774位患者发药

  2008年,房山区启动了4种慢性病免费投药试点工作。

  首先是确定用药目录。“既要兼顾治疗药物能满足需要,是常用药物,还要考虑新农合基金的承受能力。”张金兵说,经过多次的研究比较,最终确定了18种药物。其中,单盒最高价是12.24元,是30片装的降压0号;最低的仅为0.8元,是100片装的硝苯地平。“从目前的情况看,平均到每位慢性病患者,一年约是12元。”

  然后是确定用药人群。“第一批确定了6个试点乡镇,其中有3个是山区、2个是半山区。”于立平介绍,试点将干预人群定为年满40周岁的参合农民,由区卫生局、新农合管理中心、相关乡镇和区内二级医院专家等组成慢性病筛查医疗小组,逐村对符合条件的参合农民进行筛查。经过对28141人的血压、血糖、身高、体重、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共有19774人被确诊患有上述4种慢性病,并得到了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同意服药的,就要跟我们签订协议。每个月会有医务人员发放到村,并对患者进行复诊,适时调整用药,定期监测。”于立平说。

  除了吃药治病,还要积极防病。该区推出了“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等慢性病干预模式。该区琉璃河镇赵各庄“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组长、退休教师崔国栋介绍,他“管”的15个组员都是本村人,每周活动一次,互相监督服药,交流饮食、运动经验。每次都有镇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到场指导。“以前我从不吃药,犯病到了医院就得花大钱。现在血压已经控制住了,感觉特好。”

  “我们现在吃咸菜也少多了,炒菜放盐也淡了。”该镇西东村的组长施玉荣补充,“这病是吃咸菜吃出来的,我们就少吃盐把它赶走。”

  琉璃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许俊杰告诉记者,目前该镇已有400多人入组,组员的慢性病基本得到控制,个别病情较轻的已康复停药。

  花小钱可以省大钱

  “现在这项工作已在全区铺开,全区符合筛查条件的有21.7万人,实际筛查9.8万人,确诊用药5.6万人。”于立平说,这意味着,未来还有超过10万人的工作任务需要担起。

  这样的支出,新农合基金承受得了吗?对此,该区卫生局副局长杜国栓表示,目前该区参合农民共有41万人,确诊用药5.6万人。2010年免费投药支出517.5万元,排除“能吃上更好的药,用不着免费药”的农民,预计全覆盖后每年投药需要800万元。“等于是用4%的新农合基金,把14%参合农民的慢性病在源头就控制住,很划算。”

  根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相关课题组近期提交的一份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该工作使得房山区4种慢性病的住院人次和平均住院日略有下降。以周口店镇为例,已从2008年的每月51.7人次,下降到去年的45.4人次,平均住院日从10.7天缩短为9.7天。

  而据卢国懿估计,长期的卫生经济学效果将更为显著:“要真正看出效果要更久,效果也会更明显。”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