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母乳喂养关键要走好第一步

甘贝贝

http://news.qm120.com2012-08-06 10:29:43 来源:全民健康网

  母乳喂养纳入护理质量考核

  医务人员指导新妈妈母乳喂养前,是否需要接受培训?

  戴耀华说,凡是为孕产妇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都应该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则依据《爱婴医院管理监督指南》、《爱婴医院的十条标准》、《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等。

  李海苗说,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属于专科医院,包括后勤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都要进行不少于18小时的母乳喂养培训,培训进行现场考核,包括笔试、口试和现场操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儿医院妇产科二病房郑护士长介绍,除了岗前初训,该院产科、儿科的医生和护士,每年都要接受3个小时以上的母乳喂养知识复训,并考核。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医疗机构都将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指导,以及纯母乳喂养率纳入护理质量考核指标,与绩效考核挂钩,让每一位执行者都能切实感受到激励和约束力。

  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除了常规的值班医师交接班记录,记者还看到了母乳喂养交接班记录。李海苗说,这是为了便于24小时不间断进行指导,比如上一班护士记录“产妇有涨奶趋势”,下一班护士就要督促产妇增加喂奶次数。

  记者翻看采访当日该院的护理质控检查评价记录,“查岗发现问题”一栏中写道“产科三区个别产妇喂奶姿势不正确”。据介绍,该院护理部会根据这份评价记录,在护理质量评价中扣除相应分数,交给医院绩效考核部门。

  通过数字,能够看到医疗机构促进母乳喂养的成效。李海苗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纯母乳喂养率达到90%以上,孕产妇母乳喂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通过对住院期间新生儿体重的观测,体重下降均在小于7%~10%的合理范围,没有发生因喂养不足而导致体重异常下降的情况。郑护士长介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儿医院妇产科月分娩量为370例~380例,产妇发生肿胀、皲裂的情况几乎没有。

  推广母乳喂养有不少现实困难

  记者采访了解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推进母乳喂养中还面临不少现实困难。

  首先表现出来的是承担绝大部分母乳喂养宣教和指导的护士人力不足。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立新说,很多医院产科按每床位0.4人配备护士,配备标准只计算了产妇而没有计算婴儿,而目前绝大部分具备分娩条件的医院都已实现母婴同室。刚刚完成的局级课题《母婴同室病房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及合理配置预测研究》显示,母婴同室按每床位0.75人配备护士才比较科学。

  “但目前看来,这一配备比例执行起来还有困难。”王立新说,就拿北京某专科医院来说,如果妇产科按照这个比例配备护士,一下子就要增加50多名护士,先不说能不能保证质量招聘到位,科室的人力资源规划以及每个人的绩效待遇都会受到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卫生保健部主任王惠珊说,目前对母乳喂养师资的培训模式是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逐级培训,国家投入的师资培训经费严重不足是个大问题。

  王惠珊说,包括指导母乳喂养在内的妇幼保健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比如几年前对于扁平或凹陷的母亲,一般在孕期要进行牵拉。但是近年研究发现,孕期进行牵拉可能刺激子宫收缩,造成新生儿早产,因此现在是生完宝宝之后再做牵拉。另外,培训模式也有所改进。“以前培训强调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掌握,现在倡导参与式培训,更注重技术的运用和良好的人际交流方式。”比如之前母乳喂养一般是讲大课,现在小班较多,老师授课后有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培训医务人员用什么样的语言能够使指导对象更容易接受并执行,提高指导对象的依从性。

  “所有参与母乳喂养指导的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都应该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使处理问题的方法更全面。”王惠珊说,但目前国家投入的培训经费严重不足,要么借助项目支撑,要么培训对象所在医院出钱,难以建立长效机制。

  此外,新生儿的随访工作作为推动母乳喂养的又一重要环节,在一些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却没有被重视起来。据一位长期从事母乳喂养促进工作的专家介绍,她近期走访了河北、云南、陕西、贵州等地的基层,发现一些农村的新生儿访视几乎是空白,产妇出院以后有问题不知道找谁。“一些村医告诉我,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落实不到位,所以做起来没有积极性。”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