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探路大病救助报道引反响 网友吁发行彩票
http://news.qm120.com2010-04-20 13:14:48 来源:全民健康网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
大病救助,政府已经进入操作层面
主持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病救助制度应该是什么样的?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嘉宾张占仓:在解决看病难特别是大病就医难的问题上,政府已经进入了操作层面。建议参照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建立大病救助制度。一是政府应该是主体,应拿出专项财政资金进行救助;二是依靠社会力量,比如爱心企业、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等的捐助,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大病救助;三是通过商业途径,比如购买大病医疗商业保险等,来募集专项的大病救助资金;四是依靠家庭的力量,个人负担一部分医疗费用,这样形成政府、社会、商业保险,加上家庭共同组成大病救助体系,使70%左右的大病患者能够在制度内解决;30%通过特殊途径比如商业的大病医疗保险来解决看病问题。
主持人:有网友建议发行“大病救助彩票”,建立慈善回报机制、喝彩机制,对此,您怎么看?
嘉宾张占仓:网友的提议很好,也提供了一个募集社会资金、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做慈善的新思路,这对培养全社会的“慈善意识”会有一定帮助和促进,但前提是要符合相关政策和规定,需要严密的论证和制度设计。
河南日报总编辑助理高李丽:
眼看花样的生命凋谢,谁都无法漠视
主持人:能否谈谈《河南日报》“探路大病救助”系列报道是怎样策划、出炉的?
嘉宾高李丽:这组报道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因为家里亲人有大病住进医院,接触到这些特殊的人群,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大病家庭的不堪重负。报道中提到的薛培艺、刘丹阳都是家人住院时的病友,他们的笑声和哭声,在我心里一直挥之不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政府动用了不计其数的人力、财力,去拯救埋在地底下的人们;现在,因为缺钱,这些花朵一样的生命眼看凋谢,我想不仅是我,很多人都无法漠视。这算是策划的起因吧。后来向报社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主持人:《河南日报》用三个整版来做这样的民生话题,其目的、意义是什么?
嘉宾高李丽:《河南日报》一直致力于民生报道,并十分希望在深度民生报道上有所突破。大病救助这个主题,既民生又高端,特别有利于发挥《河南日报》思想和队伍的优势。这个策划从想法产生,到方案制订,到实施采访,到版面设计和刊发,包括今天焦点网谈的访谈,都是集体思想解放的产物。换句话说,这也是我们报业人关注民生、惠及民生做出的真诚努力。
《河南日报》用三个整版的规模,做一个民生主题新闻,这还是第一次。第一,我们希望通过案例的报道,反映民生的渴望和呼唤。第二,通过对小黄冠事件的追问,正视体制欠缺;第三,集中民心民智,敞开话语通道。现在看来,这些目的基本都达到了。通过关注和探讨,探索引导大家在制度建设的框架里深入思考,并在制度设计上有初步探索。这组报道社会反响强烈,出乎意料。报社有位司机给我发短信说,感谢你们为平民百姓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这不是一个刘丹阳、薛培艺的事,而是与所有人都有关系的大事。
主持人:这组报道让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嘉宾高李丽:让我触动最大的是,作为党报,敢于并能够从制度设计的层面,触及民生大题,折射出了社会进步。北京一位对我们采访的记者说,过去采访慈善,都是我想深谈,媒体不愿深问。没想到河南一个地方媒体,能想得这么深,让人很感动也很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