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被贴上 “调皮” 标签:一场被误解的注意力争夺战
http://news.qm120.com2025-05-09 15:36:17 来源:全民健康网
周末的儿童乐园里,五岁的轩轩像个停不下来的小陀螺。别的孩子在沙池安静堆城堡,他却满场横冲直撞,打翻了别人的玩具也浑然不觉;老师组织讲故事,他总是坐不到三分钟就开始抠墙皮、扯前排小朋友的辫子。妈妈无数次在众人的目光中道歉,直到轩轩在幼儿园把午睡室的窗帘扯了个大口子,老师委婉建议:“要不带孩子去看看医生?”
这样的场景,正在无数家庭中上演。当 “调皮” 的帽子反复扣在孩子头上,很多家长没意识到,这可能是儿童多动症(ADHD)在作祟。不同于普通的活泼好动,多动症孩子的大脑像一台失控的机器,注意力调节系统出现了故障。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 5% 的儿童患有多动症,而在中国,每 20 个孩子里就有 1 个正在经历这样的 “失控人生”。
深圳的心理咨询师林悦曾接待过一个特殊案例:十岁的浩浩成绩垫底,被老师认定 “态度不端正”。直到某次家访,林悦发现孩子写作业时,会突然被窗外飞过的麻雀吸引,盯着天空十分钟回不过神。经过专业测评,浩浩确诊为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这个发现让父母恍然大悟 —— 原来孩子不是偷懒,而是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注意力。
多动症的诊断就像一场拼图游戏,需要综合行为观察、量表测评和医学检查。但现实中,很多孩子因 “症状不典型” 被漏诊。有些女孩表现为安静的 “开小差”,上课时眼神呆滞,作业错题连篇;有些孩子则用过度活跃掩盖注意力缺陷,在课堂上做鬼脸、接话茬,反而被误认为 “故意捣乱”。
治疗多动症不是简单的 “吃药控制”,而是一场需要家庭、学校和医疗三方协作的持久战。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指出,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但结合行为训练和心理干预,才能真正帮助孩子重建注意力系统。上海的一位妈妈分享经验,她每天和孩子玩 “舒尔特方格” 训练专注力,用 “番茄工作法” 拆分学习任务,三个月后,孩子的作业完成效率提升了 40%。
更值得关注的是,多动症孩子往往伴随情绪管理问题。当他们反复被批评 “不努力”“不听话”,自我认同感会逐渐崩塌。广州某小学推行的 “优点记录本” 计划值得借鉴:老师每天记录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哪怕是 “今天认真听讲了五分钟”,这种正向反馈让多动症孩子慢慢找回了自信。
这场注意力争夺战,最终要回归对生命个体的尊重。每个多动症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他们可能在专注力上有所缺失,却在创造力、想象力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就像被称为 “现代管理学之父” 的彼得・德鲁克,也是多动症患者,他曾说:“我从来不是个好学生,但我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或许,我们要做的不是 “纠正” 孩子,而是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赛道。
上海亲子鉴定 深圳亲子鉴定 广州亲子鉴定 天津亲子鉴定 北京亲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