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路通医改 开拓市场化筹资渠道不能只是口号
http://news.qm120.com2009-07-23 17:25:46 来源:全民健康网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如期进入实操阶段。
6月22日,民政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7月5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7月13日,卫生部公布《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7月15日,江西、陕西、安徽和福建四省发布深化医卫改革实施方案。
毫无疑问,近期将是医改配套方案公布的“高发期”。笔者毫不怀疑这些配套方案将逐步公布和实施,会把新医改带入一个新时期。但这些配套方案要想在实施过程中更好地改善医疗体制长期积累下来的弊病,真正“实惠于民”,以下问题应引起重视。
首先,医改地方试点已成事实,笔者认为可以“百花齐放”,不必“百家争鸣”。
纵观目前已经公布的几个地方性实施方案,大方向基本一致,但能明显感觉到各地都刻意强调所在地的特色。如江西提出“全民医保”,陕西表示要做到“基层药品采购价格统一配送”,安徽则承诺“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未来投入”等。这些提法并没有错,但容易让人产生过于偏重的错觉,甚至会在执行中因为不断强化概念而产生明显的偏执。而事实上,无论是全民医保还是公共卫生服务,都将是中国医改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由此看来,笔者更愿意为不久前“黑龙江举办医改培训班”的做法叫好——当时,黑龙江专门邀请了四部委的6位亲自参与医改方案制定的司长,权威解读和深入辅导了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等涉及医改的多方面政策,参加培训人员有黑龙江省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及成员单位联络员、13个地市(行署)常务副市长、主管文教卫生工作的副市长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近500人。
其次,笔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配套方案制定过程中,各相关主管部门已在全国范围内悄悄开展了密集的调研,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调研团队除了官员之外,还集中了国内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和研究者,方式包括听报告、直接蹲点、等。调研时间少则3~5天,多则直接驻守半个月。
对于这些专业人士而言,长时间的蹲点调研,自然什么问题也逃不过法眼,于是也就有很多“触目惊心”的问题调研报告相继出台并提交。一些知情人士认为,这些报告的内容应该适当地公布,让更多的人给予关注,而报告反映的问题,足以让相关单位在今后的改革中有所顾忌。如果能做到临门一脚,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有望在改革中得到改善。但最后一刻,相关部门只做了“内部通报,要求整改”。笔者以为,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维护多方利益的思维依旧存在。改革就是要先揭短,如果引而不发,一切问题都会流于形式。
再次,还有“多渠道筹资”问题。财政部于7月5日在《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增加投入,多方筹集资金”,医改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持,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完全由政府财政解决资金缺口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市场建立更多的筹资渠道。
但现在的问题是,政府主导下,“开拓市场化筹资渠道”成了口号,无论是国家总的医改方案,还是各地的实施方案,对于市场化的提法都过于隐晦甚至模糊。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作茧自缚式的误导。国际医疗市场运营的经验足以证明:在政府不能顾及的领域,交由社会资本运作,主管部门做好宏观规划和微观监督,完全可以改变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看病难”现状,而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市场的决心也从未削减。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诸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医药信息等,健康的生活应从了解信息开始![[更多精彩健康资讯请进入:新闻频道]]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