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专题 >> 医改 >> 正文

世界银行为中国农村医改开“药方”

http://news.qm120.com2009-07-29 14:46:21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医改


  与新农合一样,世界银行与民政部共同对医疗救助制度的初步运行进行了评估。研究人员认为,医疗救助制度仍然面临两大挑战。

  首先是救助范围锁定最为弱势的人群,但较为贫困却尚未达到救助标准的很多人仍然被隔离在制度之外。

  第二个挑战是医疗救助制度是否应该保持独立。既然医疗救助面向的人群是低保、特困和五保制度已经覆盖的人群,那么,将医疗救助作为一项福利纳入这些制度将会提高制度的运行效率。新农合全面铺开以后,这些救助制度就需要为救助对象缴纳参合费,并补贴共付费用。

  未来改革建议

  中国想要全面解决各项挑战可能需要继续进行更长期的改革。报告提出了中长期的改革建议:农村基层医院应有更大的自主权来控制人员的流动。

  但为了控制过度的利润趋动,又应该在投资、服务内容、业务盈余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更多限制。在公共卫生领域,报告重申了通过公共财政筹资的重要性和中央政府应加大转移支付以减少公共卫生能力上的地域差异。

  由于新农合目前主要由卫生部门管理,这使得卫生部门兼有保险者、服务提供者、监管者三种职能,这不利于新农合成为真正的“购买方”。因此,《中国农村卫生改革》中表示,中国“也许会愿意成立一个专门的、独立的政府健康保险机构”,统一管理新农合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对新农合的推进,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中央政府补贴应该更加向贫困省倾斜,各省内部也可以通过更加公平地分担新农合投入来提高制度公平。同时,将新农合变为强制性制度。如果新农合仍然要求农民缴费,就必须将其变为强制性制度,以避免逆向选择,并把非大病服务纳入服务包。另外,让新农合发挥卫生服务的“购买方”的作用。应该把按服务付费、给患者报销的模式转变为由新农合直接支付给供方,并通过某种方法(或某些方法)鼓励供方树立成本意识,提供适合患者需要的服务。

  《中国农村卫生改革》认为:“21世纪头10年进行的改革多为试验性质,推广意义不大,因此下一步改革将面临更多挑战。”其主要原因,就是改革涉及重新调整“软件”而非简单更换“硬件”。比如,服务提供方面的问题不在于更新基础设施或引入先进技术,而是设计实施适当的激励制度,鼓励供方以中国居民能够承受的价格提供合理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的挑战并非增加投入,而是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机制,使现有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加强这些工作需要认真思考和全力投入,但它会更容易编织出一个完善的卫生体制。公共卫生和服务提供的改革必须齐头并进,相互加强,个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项目不应相互割裂,这样才能结合卫生保险制度的变革实现最大收益。在卫生体制中,卫生保险机构显然是一个让服务供方对服务质量和成本负责的主要力量。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诸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医药信息等,健康的生活应从了解信息开始![[更多精彩健康资讯请进入:新闻频道]]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
医改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简称。备受关注的《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经4月6日新华社发布。新医改共分六个部分,包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