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专题 >> 猪流感 >> 正文

别让甲型流感“伤害”了学生假期

http://news.qm120.com2009-07-11 18:35:28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猪流感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专电(周婷玉、丁可宁)旅游、夏令营、社会活动……每年暑期,各类针对学生的活动就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面对往年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许多家长却有些犹豫不定。

  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王敏女士说:“现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门乘火车坐飞机,接触的人多,心里没底。”

  有着王敏女士一样担心的家长不在少数。为了减少家长的忧虑,使孩子们过一个安心、快乐的暑假,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就学生在暑假应该如何防范甲型H1N1流感提出建议,以避免甲型H1N1流感“伤害”了孩子们的假期。

  为了消除一学期来的紧张和辛苦,暑假往往成为学生旅游的高峰时期。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医师董丽娟指出,当前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和流行,在这一非常时期,学生应尽量减少外出旅游,尤其是避免去疾病流行区旅游;同时要尽量减少人多的室内聚会,少到人口密集处,以降低和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触的几率。

  “如果外出旅行,外出前家长应保证孩子的身体是健康的,稍有不适一定不能外出。”董丽娟强调说,如果学生在外有染病苗头,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带病旅游。“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各系统、各器官尚未成熟,个体差异大,耐受力差,家长比较好不要自行给孩子用药。”

  她还提醒说,只要乘坐了飞机、火车、出租车等,一定要保存好航班号、座位号、登机地点等信息。旅行中应多带几件衣服,随着天气变化及时增减以避免感冒。同时,旅途中应少到封闭场所,并保持均衡饮食,不宜过度劳累,避免高强度的运动。

  董丽娟指出,家长还应注意居住场所的卫生,常开窗、多晒被褥,保持地面、桌椅、门把手等物体表面的卫生清洁,勤给孩子换洗衣服;同时家长还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外出或运动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饮食适时、适量等,保持规律生活,并加强体育锻炼。

  “学生放假回到家中,并不意味着教育部门就可以轻松了,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还有很多事要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廖文科日前指出,教育部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学校在放假前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要强调暑假期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和旅游等活动;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肺炎等病人等。

  廖文科说,学生如果在家发生流感样症状,甚至被怀疑或者确诊得了甲型H1N1流感,应及时和学校联系,学校会把这些信息集中起来报告疾病控制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

  高校平时教学任务重,因此都会在暑期组织一些国际交流活动,人员的流动性加大,出现流感病例的风险也会随之加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教育部也已做出具体部署:要求各高校做好校内举办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防控工作预案,特别是要做好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外来人员流感样症状的监测与报告、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的和监测等。

  廖文科还特别提醒,出国交流人员应做好防范甲型H1N1流感的保护措施,参加完出国交流活动的学生,回国后应做好自我隔离和行程记录;与国外回来同学或朋友聚会时间要尽量安排在他们自我隔离期满后,若自己有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除防范甲型H1N1流感外,夏季还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如胃炎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董丽娟说,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过量进食冷饮会伤脾胃,加之夏季的湿热气候也利于细菌的繁殖,因此学生在假期应把好“入口”关,食用彻底熟透的食品及开水,吃洗净削皮的水果,不食街边小摊贩食品。

  此外,暑假学生还容易出现“红眼病”、中暑、蚊虫叮咬、猫狗咬伤、溺水等疾病,对此家长也应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
猪流感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猪流感临床特征本病潜伏期很短,几小时到数天,自然发病时平均为4天。发病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40.3℃~41.5℃,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乃至虚脱,常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