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医学前沿 >> 正文

香港研究团队破解肌动蛋白6 带来治癌希望

http://news.qm120.com2009-08-26 10:40:11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治癌


  从“糖水”到“砂糖”

  刚加入张明杰实验室的时候,余聪对自己的研究充满了信心。

  这个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女孩子,毕业后选择在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继续攻读研究生。而她在实验室里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就是探寻“肌动蛋白6”的运动模式。

  这是2004年9月。实验室已经明确,运用蛋白液的结晶来进行分析,她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出这个“小砂糖”来。

  如同蔗糖溶液有可能析出大块的冰糖,也有可能析出小粒的砂糖一样,蛋白液要析出高质量的晶体,一定要具备足够好的状态。“这种好的‘状态’包括,要达到一定浓度,包含的杂质要尽可能少,同时,所有的蛋白分子也要在同一状态下。”余聪说。

  为了让蛋白质达到足够高的质量,中间需要很多步骤,包括运用沉淀、加入化学试剂等方法,来去除杂质,提高蛋白液的。而在这些步骤完成之后,还需要把蛋白液放入核磁共振的仪器中进行检验,看它的质量是否已经符合要求。

  不过,这还不是实验中最复杂的环节。

  与糖水冷却直接形成砂糖不同,蛋白液要生长出蛋白质晶体,需要两千多条特定的条件。包括溶液中包含的各类电解质、盐类,以及溶液的酸碱度、温度等等。而对于研究人员,这些条件都需要一个一个地去尝试。“我们根据别人已有成果中列举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他东西进去。”余聪说,“这种方法就像‘扫描’一样,什么条件都不能落下。”

  前前后后,余聪做的实验超过一万次。这工作比她之前预想的要困难得多。初来时的豪情壮志没有了,她甚至一度觉得,研究成果似乎“遥不可及”。

  不过,也就是在这样一点一点的“排查”中,实验竟然开始渐入佳境。慢慢地,在一些条件下,蛋白溶液中开始析出一些微小的晶体。不过,这些晶体实在太小了,还没有办法分析结构。余聪赶忙对这些条件进行优化,很快,新的蛋白溶液中长出的蛋白晶体,长度超过了0.1毫米。

  虽然这样的大小,比起“砂糖粒”还算是“迷你型”,但用作研究已经足够了。欣喜万分的余聪知道,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深入“砂糖”内部,去看看它的结构了。

  透视“砂糖”内部

  在实验最艰难的时候,每天夜里两三点,从实验室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满心沮丧的余聪都会给自己的男朋友打电话。这位同样是生物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除了给她一些专业的建议,也半开玩笑地劝慰余聪:“做不好我们就结婚吧。”

  2006年春天,余聪利用复活节的假期回到内地,和男友魏志毅领了结婚证。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两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变化。魏志毅远赴美国工作,余聪继续在实验室里培养“小砂糖”。直到实验取得重大进展,生成了足够大小的蛋白晶体,需要用X光进行分析的时候,张明杰想到了主要研究这一领域的魏志毅。

  很快,这位实验室的“家属”就被拉入了伙,第一批蛋白晶体也被送到了X光设施下。

  这种对蛋白质晶体进行的X光分析与我们日常照的身体透视并没有太大相同,相反,倒是更加类似于中学课本上的“棱镜”实验。通过让X光照过蛋白晶体,并对其所形成的衍射点进行分析,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对产生的数据进行了计算,很快就判定,这种由背负着蛋白质的“肌动蛋白6”所形成的晶体,内部包含二聚结构。

  而对于“空仓”状态的“肌动蛋白6”,研究人员并没有对它的蛋白液进行结晶,而是直接通过另一位博士生冯巍所擅长的核磁共振分析了它的结构,并且判定,其中并不包含二聚结构。

  这与张明杰之前的判断完全吻合:在背负蛋白质的帮助下,“肌动蛋白6”生成了两条“腿”,以完成自身的运输功能。

  实验室的同学们开心极了。“普通人看到这种结构没什么想法,但我们知道它的意义,它解决了很重要的问题。”余聪说。在接下来的周末,整个实验室的成员们与张明杰一起,去广东南沙“大吃大玩了一次”。

  2008年11月,实验室最终完成了“肌动蛋白6”二聚体的结构解析,他们用一个月的时间把数据整合起来,并写成了论文。在2009年2月,将论文投给了《细胞》杂志。事实上,论文发表后,很多实验室也已经开始以此为依据,展开进一步研究了。

  关于这项研究的意义,余聪说,这是一个很基础的研究,它“描述了肌动蛋白一种新的运输模式,也更新了科学界一些最基本的理念”。

  更重要的是,它还为一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针对“肌动蛋白6”出现功能障碍引发的细胞突变,研究人员猜测,可能是由于它无法与需要运输的蛋白质结合,或者结合后无法生成两条“腿”而造成的。这就为细胞突变引发的疾病,包括先天性耳聋、眼盲和部分癌症的治疗找到了一条新的方向。

  而最近的好消息是,对于耳聋症状的研究,实验室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问题搞清楚了,耳聋的人便有机会完全恢复听力!”张明杰表示。

  他期待着,这一粒粒又小又不起眼儿的“砂糖”,会带给人类更好的消息。 (付雁南)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