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周转不开影响效率 院前急救成“空谈”
施捷 金恒
http://news.qm120.com2009-07-14 10:40:32 来源:全民健康网
在医疗急救行业,有个说法,叫做“压床”。
救护车将病人送到医院,由于床位紧张,无法及时交接,救护车只能把担架床“借用”给医院,少则十多分钟,多则个把小时。
“压床”直接影响了救护车的周转效率,尤其是一些三级医院,目前时值急救高峰期,“压床”现象成为了一个突出的制约瓶颈。
据记者了解,“压床”现象比较严重的包括中山、华山、瑞金、市六、同济等三级综合性医院,还有一些周边没有三级医院的像普陀区中心医院等等。
记者前两天来到本市西区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看到停车场有一辆来自郊区的救护车,救护员在车上休息。这辆车是从郊区运送一位病人转院到此,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病人在里面检查,他们只能在车上等待。
“急救高峰时,有的医院最多会一下子压上3到4张担架,救护车跑不起来了,只能原地待命。如果短时间内有集中叫车出现,用车紧张、出车延误的情况就无可避免。”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南区分中心主任褚建飚举例说,以救护车出一趟车的平均时间是40分钟至1小时计算,如遇一次“压床”4小时,可能就会因此耽误4个人的急救。
急救压力超出了实际承受能力
由于人力、设备有限,许多医院的急救压力超出了他们的实际承受能力。尽管时有病人投诉,“压床”在医院方面说来,也是在所难免。
此时此刻或彼时彼刻,有多少病人需要急诊送哪些医院?那些医院又尚存多少资源能够容纳这些病人?“信息似乎有些脱节!”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急诊科副主任孙湛说,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从不会对病人说“不”,来了就看,即使没有床位,也永远不可能推诿或驱赶病人。“压床”是迫不得已。
而记者在市医疗急救中心获得的信息则是,这里的急救调度中心与全市各大医院都设有绿色通道,每家医院急诊科设有直线电话,一旦遇到心脏病、中风等危重病人,急救中心会提前通知医院。同时,这部热线电话也起到了沟通和桥梁的作用。在急诊病人较多的时候,医院会打电话向急救中心的调度室提出类似分流病人的要求。“然而,一旦病人执意要送这家医院,我们是不能强行的呀!”急救中心也显得无能为力。
供与求的脱节,还体现在权利和义务上。在国外电视剧中有这样的场面,某医院的急诊科满员了,无法容纳更多病员,于是院方打电话给救护大队,告知医院急救科临时关闭,等病人疏散后会重新开放,“对于中国的医院来说,这是不能想象的。”孙湛说,我们是公办医院,承担着治病救人的义务,而老百姓有着选择医院的权利。“但是,一旦短时间内集中到达的病人数超出了医院的能力极限,我们真担心会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会影响及时救治病人……”
种种原因造成急救出车时间延长
为了体验救护车的工作,中午时分,记者在龙华医院急救站登上了一辆救护车。驾驶员老杨开了30多年救护车,“一上午,已经出了4趟车了。”话音未落,救护车副驾驶位置的车载通讯GPS定位系统上,闪出了一条来自漕溪北路某小区的呼救信息。
老杨拉起警报,摁响喇叭,在车流中快速穿行。“有些车和行人,就是不让行,没有办法。”“如果叫车高峰和交通高峰挤在一起,我们只能干着急。”老杨摇摇头,时不时“抱怨”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