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疾病要闻 >> 正文

广州地区常住人口中 精神障碍重症患者超过13万

http://news.qm120.com2009-09-19 11:43:19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疾病要闻

  在胡号应背后的墙壁上,是九人团队历时半年对荔湾、海珠、南沙、番禺、萝岗五区重症精神病患者评估后的数据汇总。

  根据基层医生的档案,区级医院、部门的配合,再由科里派出专人前往评估、会诊。“需要重点关注的重症精神病患者筛出了1500人以上,科室也就只能够给出专业的指引而已”。相比而言,北京市级专业精防队伍20人,各区平均精防队伍14人,再加上基层的精防队伍,社会肇事率明显得以控制。上海干脆就在各区设置了区级精神病院,也有效控制了社会肇事率。

  与此同时,广州市户籍人口居住地与户籍地不统一的现象较多,这给精防医生的随访也带来了很大难度。比如,刀杀幼子案例就是空挂户。家庭住址更改后,户籍没变,以辖区为管理权限的精防医生结果都没能监控到。

  九医生防控13万重症患者

  为加强精神卫生防控工作,2005年,国家启动了专门的重症精神病防治项目。

  2007年开始,广州系统地分八期对社区基层医生进行了专业的精神卫生培训,共培养了320名社区精防医生(精神病防治医生)。可这些医生多是内科、外科医生,短期的培训无法使其拥有精神科行医资格。“他们对于精神病患是没有处方权的,能够做的就是定期回访而已,工作性质有点像针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的督导治疗”。此外,他们还要承担社区医生的基本义务,比如健康宣教,免疫规划,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由于难以从这些同样重要的事务中脱身,很难专心于精神卫生防治这一块的工作。

  即便人员如此捉襟见肘,由于待遇问题,这批人的稳定性也不强,出现了一些培训后流失的现象。

  据悉,发生精神病肇事的荔湾区,基层精防医生便在培训后流失了7人,市级9人队伍必须直接下沉到最基层。“根本上杜绝社会肇事太难”。而且,在推广医院社区一体化模式之前,广州在天河、黄埔进行的先期试点工作效果也不明显。“社区发现———医院介入”的中间环节,重症精神病人已有足够的时间肇事或自杀。

  据悉,社区精防医生的主要工作,目前尚停留在基层识别重症疾患的层面。

  区级层面,虽然几乎每区均配备了一名以上精防医生,但都不是专职,还要在所处医院保证日常的出诊量。“一旦出现重症精神患者肇事迹象,精神科起码要派出两人前往干预。全市110多个街镇,这还不仅是4.2万名精神分裂症的防控,是13万以上重症患者对9的悬殊比例,”赵振环表示道。为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精防医生的专业化问题,他曾多次上书有关部门反映,希望通过加强政府投入的方式来从根本上解决队伍的稳定性。

  4.6万重症患者社区有效管理

  “可行性报告也已做出、上报,希望参照北京、上海、杭州的标准,给予基层精防医生6万元/人·年的待遇保证,适当扩大社区精防科的编制队伍。但该方案仍在进一步审核当中。”不过,作为广州市精神卫生指导组组长的赵振环,对于精神病肇事、肇祸的防控呼吁,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人力资源的不足,政府部门已经深刻认识到了。以往被忽视的精神卫生问题,也已纳入到了公共卫生体系。截至目前,六大病种重症患者的社区管理率已经达到4.6万。广州市对于重症精神病的有效管理率,也已制定相应的规划,比如2015年要达到60%,2020年要达到80%。”

  “实际上,对于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而言,他们往往需要终身服药、治疗。而在临床表现上,患者本身也会表现出不发作时与常人无异,发作时动辄舞刀伤人的间歇性发作特点,”赵振环说。目前,在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残联的筹资下,十区两市都已建立起了15家重症精神病患者免费门诊。“惨案发生的荔湾就依托广医荔湾医院、慢病中心建立了两家这样的免费门诊,为重症精神病患者提供基础的药物治疗。”广州市脑科医院已经启动了再培训计划,帮助基层人员更好地识别重症患者。“加上目前正在推行的全科医生培训,充实社区精防力量的前景还是光明的,”赵振环说道。

  与此同时,由广州市脑科医院采购的一套新的信息系统也将于下半年正式启用。与社区、街道、区级机构统一联网,形成以脑科医院为网顶的监控网络后,重症精神病患的行动、用药完全通过网络化来管理,这对提升监控率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至少在实现网络化管理后,对于类似的空挂户,我们可以采取委托管理的模式,由户籍地委托居住地的精防医生介入、、随访,”胡号应表示。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