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精神疾病患者试点社区康复 记者现场探访
http://news.qm120.com2009-07-23 09:32:53 来源:全民健康网
万寿路街道社区精神康复站设在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楼内,患者每次参加活动都要坐电梯。来此开药的董如梅就经常在电梯里遇到这些患者,她说开始的时候,也有点紧张,怕病人突然发病。但后来发现,这些病人挺友善的,“他们也是病人,我们理解他们。”
针对有少数居民担心精神疾病患者在公共场所出现病情突发的情况,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院长王诚表示,在社区精神康复站参加活动的患者能够做到按时吃药,病情一般很稳定。如果出现病情恶化的“苗头”,专职医生可以及早发现,加以预防。
王诚还表示,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建设精神康复站非常支持,无偿提供了活动场地和。村文化站和社区居委会也给予了配合,特别是村民和社区居民也能和患者和谐相处。这些都说明精神疾病患者在社区精神康复站接受治疗是安全的。
对话院长
“理想状态是俱乐部”
记者:为什么选择苏家坨镇和万寿路街道作为社区康复站试点?
王诚(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院长):这两个试点进行农村患者和城市患者的分类指导,具有典型性。
记者:建立社区康复站的初衷何在?
王诚:社区康复治疗在欧美早已普及,我们现在正在学习西方的经验,打开传统精神病专科医院的铁门,让患者在社区就能接受治疗。2007年北京市出台《精神卫生条例》,其中提到患者可到社区康复。建立社区康复站就是对该《条例》的落实。
记者:社区康复站现在达到全覆盖的目标了吗?
王诚:两家试点目前只是开展了一些基本活动。覆盖面还不够大,活动时间也不够长,活动内容也不够丰富。
记者:社区康复站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王诚:类似一种俱乐部形式或者“患者之家”,我们的活动能吸引患者过来,康复站每天都开放,随时欢迎患者出入。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诸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医药信息等,健康的生活应从了解信息开始![[更多精彩健康资讯请进入: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