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盐之惑:到底是身体需要碘还是市场需要碘?
http://news.qm120.com2009-09-02 11:40:40 来源:全民健康网
碘盐之惑2009年5月,一项“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由卫生部牵头在浙江、辽宁、福建、上海四省市低调展开。原本预防大脖子病的碘盐,反而可能因食碘过量,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一时间关于碘盐的问题幻化成一出扑朔迷离的悬疑大戏。
谁该补,谁不该补,公众什么时候才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对碘盐的追逐与逃离,是否代表了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某种脆弱的特质?拥有几千年制盐历史的山东,碘缺乏和高碘区相互掺杂,下一步又该走向何方?
我们不缺碘,为什么要吃碘盐
从1996年开始,家住滨州市滨城区的王德才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买盐,都要详细观看包装袋,直到看到“加碘”两个字才放心。“那时候全民抢碘,只要买到加碘的食盐,就算是有了健康的保障。”
“我省最早供应碘盐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受技术条件和标准等限制,只在全省20多个缺碘很严重的县区提供碘盐,包括济南的南部山区,泰安、临沂和胶东的几个县。”山东盐务局食盐专营处处长高晓春向本刊记者介绍。1994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强制推行加碘食盐。1996年,山东省盐务局开始向全省供应碘盐,“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政府行为”,“全民加碘”由此拉开序幕。
可是到了2008年4月的一天,滨州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一名到医院进行体检的市民无意中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结节。“从那时候开始,单位查体普遍增加了一项针对甲状腺的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检查,我们发现竟然有将近3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结节。”该体检中心王主任告诉本刊记者。
据长期从事甲状腺病状研究的滨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魏主任介绍,滨州地区是自然形成的黄河冲积平原,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碘,再加上碘盐天天陪伴,类似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癌症)等病将会高发。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菏泽。
2005年1月,在菏泽市政协一次会议上,以菏泽市卫生监督局副主任医师蒋平原为首的部分政协委员提交了《我们不缺碘,为什么要吃碘盐》的提案。提案建议:高碘的菏泽不应实行缺碘地区的食盐加碘法规,有关部门应立即停止向高碘区食盐加碘,改售自然盐。
提案一经报道,立即在当地引起轩然。
“不是一直在说菏泽碘缺乏吗?怎么现在又成了高碘区?”
“过去说吃加碘盐对身体好,现在又说补碘对身体不但不利,反而有害。碘盐到底该不该吃?”类似的疑问一度充斥当地媒体。
千佛山医院两腺外科主任医师付荣湛告诉本刊记者:“碘缺乏肯定是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原因,但是碘过量,是不是能够引起甲状腺疾病,这个问题还在研究之中,还不能最后确定。”
付荣湛介绍,最近几年甲状腺病人比以往绝对人数多了,“就我们医院而言,现在一年能有200多例甲状腺病人。”
记者调查发现,齐鲁医院、省立医院等医院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多年来同样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总体发病率高达10%至20%。根据对我省居民尿碘含量衡量碘摄入状况,山东人整体情况摄入碘稍高于适宜量,但没过量。
成也碘盐,败也碘盐。曾经全民追逐的碘盐,如今越来越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到底什么人该补碘,什么人不该补碘?被当成国策的“全民补碘”该往何处去?
到底是我们的身体需要碘,还是市场需要碘?
没有人怀疑,山东的盐曾经几乎“养活”了大半个中国。
公元前685年,管仲相齐,上任后颁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将齐国所有的制盐作坊造册登记,统一管理。然后凭借丰富的海盐转化成的国力和战斗力,使齐国称霸中原。2008年12月,考古学家在寿光发现商晚期制盐遗址,有专家称这将改变中国盐史。
现代中国人吃的盐,来自海盐、矿盐和湖盐,而山东自古以来以海盐为主。莱州湾盐区是我国及世界上利用地下卤水资源最早的地区,如今已经从低效的海水滩晒逐渐转向高效的卤水滩晒。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盐几乎和火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一支作战部队可能由于外因所迫吃不饱饭,但是战士们打仗之前必须吃到足够的盐。
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食盐加碘几乎成了改变中国人身体状况的一根救命稻草。无数人欢欣鼓舞,非碘盐不吃,而国家也在大力推行这项功在千秋的政策。
“所谓全民补碘,只是一句口号,实际不是全民性的。”卫生部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碘缺乏病专家咨询组组长陈祖培说,在1994年出台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高碘地区不供应碘盐;不宜食用碘盐的人,可持指定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到指定单位购买非碘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