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自相矛盾 公信力遭受质疑
http://news.qm120.com2010-07-22 09:47:21 来源:全民健康网
■ 案例分析
1 数据“内讧” 出生人口比报表多10%
【案例】
国家人口和计生委前日消息称,2009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信息核查工作,各地通过信息核查均发现了一些报表未反映的出生人口。其中,有6个省核查出生比报表出生多10%以上。
【解读】
与以往的“数据打架”不同,计生委两组数字的差异,更像是一场“内讧”。
昨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志刚接受本报采访时解释说,“这次是计生委自己的两种统计来源对不上”。
国家计生委在通报中称,本次核查重点是2000年以来中国出生人口及其父母的相关信息。这是人口计生系统“首次收集个案信息,并对其中的流动人口开展双向协查”,并开展人口基础信息核查。
“计生委报表出生数历来比较低,高了一些也不新鲜”,业内一直认为,人口计生统计报表数据有漏报的现象,郭志刚说,所以这次他看到“12%”的漏报率,与之前一直流传的 “30%”的漏报相差比较大,所以并没有“吓一跳”。
专家也认为,就出生数而言,人口计生报表数字一直偏低的原因,主要是超生处罚的政策。比如担心处罚故意不报,甚至举家迁离;还有一些地方或基层计生单位为保政绩,也会故意瞒报超生人口。
2 方法不同 全年房价上涨率差 24%
【案例】
今年年初,“房价上涨率”之争引人关注。国家统计局在2009年统计报告中称,2009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但是,国土部事业单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全国城市地价监测组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住宅平均价格为4474元/ 平方米,涨幅为25.1%。
【解读】
对于“房价上涨率”之争,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分析说,由于统计方式的不同,会带来一些统计结果的差异。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两个数字的模型和统计方法或许存在差异,导致了统计结果的不同。赵松解释说,国土部不统计房价,报告中也已经标注,房价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此外,得出两组统计数字的方法或许有所不同。中国统计年鉴的数字是对全国城市房地产价格进行统计,而统计局的数字则来自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
媒体报道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在回应“房价上涨1.5%”时称,“1.5%”是全年的平均涨幅,2009年房地产价格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综合全年涨幅并不是很高。
不仅是政府与研究机构存在统计方法的差异,政府之间也会存在因统计方法不同等因素,导致的数据差别。郭志刚举例说,中国人口统计主要有三大数据来源,分别由国家统计局、公安部、人口计生委负责。除人口计生委在报表数字可能出现的漏报外,郭志刚认为,其他部门在数字上出现差异也不是新鲜事。
比如公安部统计户籍总人口是多少,但是也可能存在死亡不销户口、生了孩子不报户口的问题。而统计局主要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只是抽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统计推断,这里就有抽样差异,也不可能100%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