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统计数据自相矛盾 公信力遭受质疑

http://news.qm120.com2010-07-22 09:47:21 来源:全民健康网

  3 害怕遗漏 地方GDP之和大于全国

  【案例】

  2009年,全国GDP增幅为8.7%,今年7月2日,国家统计局将2009年全国GDP增幅修正为9.1%。根据公开报道,各省区市GDP总量加起来,增速比8.7%要高得多。各地公布的数据,经济增速低于8.7%的仅有3个省份。其余28个省份增速都高于8.7%,其中有两个省超过16%。

  【解读】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与各省份公布的总和为何对不上?叶青昨日分析说,目前,中国实行GDP核算分别独立进行的**,也就是说,省、市、区自己核算自己的GDP,这样多少会有误差,不会出现1+1=2的情况。

  另一方面,确实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比如生产基地,分公司不在一个地方,这样就会造成重复计算,“作为地方,谁都不愿意自己的GDP被少算”。

  此外,叶青认为,确实不排除人为因素,当然这种因素越来越少。“不好说是造假”,叶青说,对于统计数字比真实大一点的情况,统计系统外的人士认为是造假,但是作为系统内人士,我们进行“应统尽统”,“作为统计系统的干部,不能遗漏,在这种工作心态下,可能会出现数字大一些的情况。”

  如果报多了会被压下来,但是报少了,就没有表现出当地的情况。叶青坦言:“这主要是一种心态,但谁也不敢故意造假,因为造假的处罚非常大。”

  叶青认为,改变这一现状,是要在方法制度上进行改革,现在由各级自己核算GDP,过渡到由上一级算出来,本级只负责对外公布,这样会减少差别。

  4 口径差异 城填失业率数据相差5%

  【案例】

  2009年1月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2008年四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当时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失业率大概是9.4%。

  【解读】

  失业率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偏差呢?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这与政府和学术机构因为统计口径不一样有关。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当时在发布会上也解释说,两者相差悬殊,涉及两个概念,即“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

  “登记失业率”主要是指在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分子是登记的失业人数,分母是从业的人数与登记失业人数之和。而“城镇调查失业率”是反映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符合失业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登记失业制度,但是,这个指标有其不足之处,“它在一定时间内,反映总体失业状况的敏感程度不是很强。此外,有一部分失业人员没有进行登记,这就可能不是很全面地反映状况。”

  尹成基表示,由于两个失业率在统计方法、指标定义和统计范围上都不相同,一般不好直接进行对比。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吴鹏

首页123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