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突发事件征用个人财产 为何引起公众担忧

http://news.qm120.com2010-10-14 17:09:48 来源:全民健康网

  此次四川省公布的《草案》对征用的程序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例如:首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只有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必要时才可以依法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其次,征用人员不少于2人并应当署名备查,征收组应当由公证人员参加,征用时要出具相关手续并将征用的财产登记造册;第三,只有在情况紧迫并且没有其他替代方式时才可以采取强制征用;第四,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毁损、灭失、不能继续使用或者无法归还的,应该予以权利人合理补偿。

  正确认识征用的补偿原则。征用的补偿应当遵循合理补偿的原则,补偿的标准主要基于被征用人受到的损失。然而,正如一些人所说,《草案》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均未对“及时返还”是指多长时间、多少才算“合理补偿”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近年来一些学者也呼吁,我国应当尽快出台一部专门规定征收、征用补偿的法律,进一步明确补偿的原则、标准、程序,这将有利于限制政府权力、维护公众利益,确保征用制度价值的实现。

  法律制度的日臻完善,无疑会进一步消除公众疑虑,但是一个制度从构建到完善需要反复地论证和实践,相关部门也在为此积极努力。例如:2009年11月实施的《杭州市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征用实施办法》中就对征用补偿的形式、范围、期限做出了具体规定,此外还规定了政府要保证足够经费用于征用及补偿工作,并应将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正确认识征用的法律救济。完善的法律制度只有严格地执行才能实现其价值目标,因此对于征用权行使中的违法行为,法律也赋予了权利人救济途径。根据相关规定,一旦发生未按程序征用、不及时归还征用财产、不按规定给予补偿的情况,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单位或者个人认为应急征用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这些规定的目的正是在于从制度层面上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人们所担忧的征用成为侵占公民私有财产借口的情况发生,尽最大可能维护公民利益。

  公众在面对征用的问题上不应仅仅疑虑、担忧,更重要的是应对征用制度本身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建议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法律规定,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努力提升政府的诚信度,这也将进一步消除公众心中的疑虑,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征用的制度价值。(北京市石景山区法院 陈曦 张鹏)

首页123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