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专家谈现行养老体制隐忧 “以房养老”是否可行?

http://news.qm120.com2010-11-15 11:48:06 来源:全民健康网

  隐忧四:各地养老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困难,保障水平低。

  《方案》中规定基金的筹集“坚持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为辅,国家给予**扶持”,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有效的操作与实施。首先,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老人还是选择家庭养老方式,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观念上难以适应和认同,行动上缺乏主动性,而且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支出却增长很快,能够用于储蓄的部分很少,从而降低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其次,大部分地区的集体经济非常薄弱,集体**很难得到落实,而地方政府和国家财政也没有给予有效的资金和**扶持。

  隐忧五:城市家庭养老中保姆行业的不规范。

  怎样全面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素质,迫在眉睫。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老师、复旦大学的王中教授。这位学贯中西的新闻学权威,曾经对新中国新闻事业有过突出贡献,然而,由于老人对小保姆过于信任,到外地出差的时候,把家里所有的钥匙都交给了小保姆。未料想小保姆乘机偷窃,将王中老师的财富悉数卷走,并逃之夭夭。这个事件给了王中先生致命一击,没有这个变故,也许王中教授不至于病故。

  孝文化仍需弘扬

  在社会养老体制隐忧交集的情况下,国家一时恐怕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想大声疾呼:弘扬中国传统的“孝文化”。

  孝德观念作为一种生活原则,历经岁月几千年的演化和积淀,已经成为一种深刻的社会心理,成为中国国民的一种行为习惯。一直以来,农村的家庭养老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家庭成员承担责任的一种养老方式,这种方式也是我国多数农民的首选。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仍占养老保障总数的90%以上。从古至今,我国都有着家庭养老的传统和习惯,家庭关系是双向的,从而形成了两代人之间的相依心理。孝在传统中国社会、文化、历史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从总体上说,孝是中国传统的根源、基础和元德,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源头、根本和特征,是中国社会、政治、法律、教化的精神基础。每一代人都把赡养老人作为义务,国家从法律上明文规定子女对老人必须承担该义务,社会也从道德上去谴责那些“离经背道”之人。

  百善孝为先,子女有义务有责任常回家看看。但从长远看,整合各种资源,为老人营造幸福的养老环境尤为迫切和重要。目前很多城市都在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涵盖医疗、娱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个基层的帮扶通道,不但能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也能安慰老人孤寂的心灵。

首页123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