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法》:精神病住院治疗须本人同意
http://news.qm120.com2013-05-02 09:04:38 来源:全民健康网
家庭 照顾难
家人照顾病人太费精力
也害怕患者随时发病打人伤人
家人为何不接纳精神障碍康复者?其实,家人也有难言之隐。
吴成(化名)是老吴家第二个孩子,因为得了精神疾病,父母让他从老家搬了出来,一个人在杭州闯荡。
记者辗转联系上远在江西的父亲老吴,为何不接吴成回家?电话那头,老吴叹了口气说:“主要是怕他发病。2009年发病时,阿成把妈妈和邻居都打伤了,亲戚、邻居都不跟我们往来。当时,我们带他到杭州市院治疗,治了3个多月病好了,但村里人都劝我们不要把他再带回去,说指不定哪天又发病打伤人甚至会。”
老吴还说,即使儿子接回来,家里也没人照顾,他要出去打工,儿子总不能让他母亲一个人照看。
在刚颁布的《精神卫生法》里面规定,监护人或患者在这个管理过程中有困难,可以要求社区、村民委员会,或者患者所在的单位提供帮助,社区医院应该能够经常去访视病人,或者可以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
社区 出院管理难
符合标准出院的患者可自行签字
一位医生要照顾300多名患者 家属为面子刻意隐瞒更危险
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这么一组数据:15个社区里共有573个各种程度的精神障碍病人,三四级重型精神障碍病人有近100个,而精神疾病随访医生一共只有2名。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旭东说,市卫生局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要有一名全科医生,进行精神疾病随访、管理、治疗等相关工作,但一两名医生去管理这么多的病人,往往顾不过来。
李霞是长庆潮鸣街道的家访医生,她负责管理300多名精神疾病患者。除了定期访视,她还要经常处理精神病人发病时的紧急情况,指导家属如何照料患者,应对突发情况。“像三四级重型精神障碍病人,按照规定必须要半个月就上门随访一次,由于是精神障碍患者,随访工作跟普通的家访又不一样,需要全科医生、精访医生、民警、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精神疾病需要一对一的治疗,只有他的负责医生才能完全了解他的精神情况,所以除了定期上门随访之外,还要指导他的用药,不定期进行心理咨询等等,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古荡街道“仁爱家园工疗站”,曾受到过中国残联表彰,有40多个精神障碍人员在这里接受康复治疗。站里有一位精神卫生科医生庞树莲,街道里所有的精残、智障人员的档案,都是她一个个上门走访建起来的。
“精神障碍人员的摸底、排查、劝说、送诊每一步都非常艰难,很多家属为面子刻意隐瞒,使得我们的家访工作像在当卧底。” 庞树莲说,每次上门,她都会脱下白大褂,穿上便服,跟在社区工作人员后面,谎称是来看煤气安全、查家庭卫生情况,在解除他们戒备心理后,再拐弯抹角地了解患者病情。“很多康复病人状况不佳,家属还要隐瞒,易造成疾病复发而我们却不知道,这样很危险”。
对于解决社区精神卫生医生少的情况,杭州市疾控中心赵国秋主任表示,《精神卫生法》里对此已经作了相应的规定,比如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精神卫生工作所需经费;综合性医疗机构应开设精神科门诊或心理治疗门诊;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精神卫生培训,组织医疗机构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他认为,今后基层精神卫生资源少、尤其是医生少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送、诊、治、出”四环节遵循“自愿原则”
从5月1日起,杭州市院正式调整出住院流程。这是根据《精神卫生法》中对精神障碍患者“送、诊、治、出”四个关键环节有“自愿原则”的规定进行的调整,尤其是对一些符合非自愿住院条件的患者。
一般患者住院治疗必须要自己同意
★患者在门、急诊就诊时,需要医生判断病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一般精神疾病的患者必须要自己同意住院治疗,医生才能让患者办理住院手续,而不是医生认为患者应该住院治疗就立即让患者住院。
★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符合非自愿住院条件的,患者是近亲属陪同来的,需要近亲属或监护人签入院协议,办理住院手续后入院;患者是朋友、同事或非近亲属陪同,医院要征求近亲属同意,确认口头授权陪同人员,才能签署入院告知书,办理住院手续入院。
★对于一些流浪乞讨人员,必须由公安机关或民政部门签非自愿住院告知书后,医院才能收治住院。
★对于近亲属或监护人不同意住院,但患者有危害他人安全行为或危险的,医院可以通知单位、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的负责人来院签非自愿告知书后,医院才能让患者住院。
符合标准出院的患者可自行签字出院
★对于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来说,只要医生确认患者符合出院标准的,不需要近亲属或监护人来医院签字,患者自己就能签字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