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发现纳米涂料致人肺纤维化 甚至死亡
http://news.qm120.com2009-09-19 11:50:48 来源:全民健康网
《北京科技报》报道 “大部分的纳米物质有一个特性就是尺寸越小,毒性越大。因为尺寸越小,它的表面积越大,反应活性也就越高,进入生物体后跟别的物质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纳米,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纳米涂料,纳米服装,纳米化妆品,纳米电池,似乎我们身边的所有东西都可以被“纳米”。但是,北京朝阳医院近日研究发现,涂料所含纳米微粒可导致人类发生严重肺纤维化,甚至死亡。
“裸露的纳米颗粒如果进入人的体内,危害性确实是很大的。”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原所长,资深研究员,原纳米材料首席科学家张立德告诉《北京科技报》,纳米是极小的微粒,1纳米等于10亿分之1米。简单比喻就是,把一根直径是0.05毫米的头发平均分成5万份,每份的厚度大概就是一纳米。
这种极微小的纳米颗粒,通过空气进入肺部,能导致肺部纤维化;如果进入人体,由于它过于细小,人体会把它默认为病毒并代谢到肝脏中;甚至有些纳米颗粒,还能进到人类的大脑中,这些纳米颗粒沿着脑血管流动,最终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纳米物质对人的血管壁也有破坏作用,由于纳米的表面活性很高,它会抢夺血管细胞中的电子,使血管加速老化。而所有这些纳米颗粒都将沉积在人的身体内,无法代谢出去。
国外的相关实验也有类似证明,美国宇航局太空中心的研究小组曾向小鼠的肺部喷含有碳纳米管的溶液,发现碳纳米管会进入小鼠的肺泡,并形成肉芽瘤。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者让小鼠在含有粒径为20纳米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的空气中待15分钟,大多数实验鼠在随后4小时内死亡,而另一组小鼠暴露在含直径为120纳米颗粒的空气中,则安然无恙。
“大部分的纳米物质都有一个特性就是尺寸越小,毒性越大。因为尺寸越小,它的表面积就越大,反应活性也就越高,进入生物体后跟别的物质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中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纳米专家告诉《北京科技报》,面对带有毒性的纳米颗粒,人体自身的抵抗能力却并不强大,虽然人体细胞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和盐进去交换,但是半透膜的微孔只有10纳米,如果尺寸再小的纳米物质入侵,这层保护膜也是无能为力的。此外,人的皮肤带有负电,可以排斥掉一部分带有负电的纳米颗粒入侵,但是这层负电极其微弱,抵抗能力十分有限。
除了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外,纳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一些含有纳米材料的电池、家用电器、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甚至是化工产品等。如果暴露在空气、水和土壤中,如不及时处理,经过长期的累积效应,可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它们还可以通过生物圈、食物链,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张立德说,此外有些纳米材料它们可能随风传输,甚至悬浮在大气层顶部,与大气中其他悬浮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形成较大的团聚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积下来,残留在水和土壤中。虽然目前这类暴露在环境中的纳米材料还微乎其微,但是随着人工纳米材料裸露使用机会的增加,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不能妖魔化纳米物质对人类的影响,纳米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张立德说,一些微小的颗粒确实会对人类造成不良影响,但是不能仅仅把纳米当作其中的代表。实际上几毫米,几微米的煤灰,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自然界中,纳米物质存在的数量远比人工制造出来的要多得多。
“现在北京大气每天排放出的颗粒物中,10%~20%都是纳米尺度的物质。燃放爆竹,电焊,火山爆发,沙尘暴,都会放出大量的纳米尺寸物质,甚至土壤中都含有大量纳米尺寸的物质,比如景德镇做瓷器的高岭土,就是因为其中含有很多纳米尺度的物质,做出的瓷器才那么光滑细腻。”张立德说,纳米其实并不可怕,关键是吸收的剂量,持续的时间以及纳米是否做过“修饰”。
纳米的计量和持续的时间在什么范围内对人体是安全的,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但是,人类如果不加防护暴露在人工生产的大剂量纯纳米物质环境中,比如实 验室、生产纳米物质的工厂,还是相当危险的。
“对于这些纯纳米物质,除了做好防护,去除毒性比较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的外表做一些修饰。”张立德说。比如口红中有含量极少的纳米形态的二氧化钛,这些纳米形态的二氧化钛会渗透进人的毛孔。但如果在它的表面裹上香料、香精等成分,它的尺寸就会变大,不至于渗透进毛孔,皮肤层会把它屏蔽住。欧共体规定,口红中使用的纳米颗粒必须大于100纳米。而且,在张立德看来,人一辈子使用口红吸收进去的纳米颗粒不会比燃烧一次麦秸释放出来的纳米颗粒更多。
“在纳米管表面接上长链的功能分子,人体就能够把它代谢出去,不会聚集在肝脏了。而且修饰过的纳米材料可以治疗癌症。比如金的纳米粒子,是治疗癌症比较好的载体,它的表面不但能接上治疗癌症的药物,还能接上一种识别癌细胞的药物。”中科院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
“纳米就是一门科学,它并不比其他科学更加危险,它有益的地方很多。任何东西,使用不当都有危害,比如电,放射物等,但我们并没有因为它们的危害而不去使用它。科学家研究的目的就是把它们的优势最大地发扬,劣势最大地降低。”张立德说,现在在研发一种新物质时,都会考虑它的安全性以及的影响,提前研究它的毒性,这是人类科学进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