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健康60年记忆系列 上世纪吃饱了开始追求吃好

http://news.qm120.com2009-09-29 10:07:26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健康 营养

  今报记者 万道静

  人物介绍

  陈永春,38岁,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室主任、河南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背景介绍

  上世纪90年代,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经历了由“基本吃饱”、“逐渐吃好”,向“吃出健康”、“吃出营养”的转变,健康、科学的饮食消费理念逐步建立,食品消费实现了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的过渡。

  营养过剩 慢病患者开始增多

  “我的父母在铁路系统工作,在过去,这份工作的福利待遇还算不错,所以我没有饿过肚子。但是和我年龄相仿的人跟我说过,因为家里兄妹多、负担重,饿过肚子。”陈永春说。

  要说在吃上面有大的变化,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时候,开始实行责任承包制度,工资稍微上涨,市场上的鸡鸭鱼肉供应量慢慢加大。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粗粮食品逐渐从老百姓的餐桌上退出,细粮和鸡鸭鱼等高蛋白动物食品逐渐成为餐桌上的主角。而且上世纪90年代,市区餐馆多得像雨后春笋,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馆随处可见,人们也有经济能力出入餐馆。“其实餐馆里的菜油脂非常大”。

  “人们忙于吃饱和吃好时,对吃出健康、吃出营养还没有概念。”陈永春说,“但是,随着人们的饮食越来越好,摄取的油脂和热量增加了很多,加上运动量减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开始增多,现在处于快速增加的进程。”

  饮食营养曾被忽略

  陈永春学营养专业非常偶然,“一位学医的亲戚给参考的,我自己觉得学啥都无所谓。”陈永春从白求恩医科大学的营养专业毕业后,就到省人民医院工作。“上世纪90年代末,我的工作主要是给危重患者、手术或创伤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陈永春说,“2000年以后,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病的营养咨询患者,占到了70%~80%。”

  不要说其他人的健康饮食观念不强,就连营养专家陈永春,对自己的饮食健康也曾忽略。“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还比较年轻,身体素质比较好,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极端的时候,两天吃一顿饭。”陈永春讲,对于日常的饮食健康他还不是很重视,“我家还是典型的河南人口味,爱吃肉、吃面食,喜欢多放油、多放盐”。

  在结婚生子后,陈永春开始对自己的饮食进行适当的约束,三餐规律起来,但是重盐、重油的口味还是没变,后来随着营养知识丰富,自我约束增强,陈永春每天食用盐严格控制在7~8克,因为食用的是低钠盐,从钠的角度讲,和营养规定的日平均5~6克盐的钠含量是相符合的。日常用油也接近国家规定的标准。

  吃出健康已经成为趋势

  过去鸡、鸭、鱼、肉是好菜、大菜,但现在因为脂肪含量高已经被一些家庭餐桌淘汰了。一日三餐要讲究搭配,才能营养到位,曾经被淘汰的粗粮、红薯等食物有的重新排上家庭餐桌和一些饭馆。“从吃多吃好到吃少,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营养均衡,反映了人们饮食观念趋于健康。”陈永春说。

  不仅仅家庭餐桌,一些饭店也大打健康牌来吸引消费者。“上世纪90年代末,我的工作重心主要在医院,有时也会给一些寄宿学校或者幼儿园做营养指导。”陈永春说。2000年以后,他经常给一些饭店优化食谱,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做一些大型讲座。再向后发展,就是培训营养师,满足社会对营养师的需求。一些高等学府,如河南中医学院、河南职工学院开始增加营养专业,陈永春的社会角色又添了一样——教师。河南省营养学会也是在这种需求中成立。

  “现在营养和运动、疾病一起被纳入健康管理中,为一些人提供健康指导。”陈永春说,“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健康管理机构,营养是其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陈永春告诉记者,和以前不一样的是,人们生病后才重视自己的饮食健康,现在人们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预防疾病,增加营养。而且,进行营养咨询的群体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上世纪90年代是患者和老年人比较多,现在不少37岁~55岁,收入比较好,比较重视自己健康的男性,占到营养咨询人群的50%以上。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