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论文排行期待更多“表现不俗”

http://news.qm120.com2009-12-01 10:14:34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社会万象

  李天舒

  日前,“SCI榜单”揭晓。在今年众多的排名指标中,“表现不俗”是一项全新的指标。凡是被称为“表现不俗”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要高于所在学科的篇均被引次数世界平均值。这一指标的出现,意味着论文排名单位开始认识到光是论文数量的排名存在缺陷,还需要关注论文“质”的作用,采用新的指标,引导科研工作者发表高水准的论文,形成真正的学术影响力。

  数据表明,我国SCI论文数量增长明显,不到5年就翻了1倍。2008年,我国SCI论文数量已排名世界第四。但与此同时,1999年至2009年,我国科技论文10年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九位。尽管SCI论文数量猛增,但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为5.2次,与世界平均水平10.06次仍有不小差距。论文数量爆炸式增长说明了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但也充分说明我国单篇论文的质量有待提高。

  事实上,这些年来,由于过度关注SCI论文发表数量,一些科研院所急功近利,简单应付,制定一些所谓“快出成果”的行政措施和硬性条例,已走了一些弯路。比如,有的单位出台了详细的业绩点政策,细化到一篇论文分SCI、EI、国内核心刊物等不同档次,分别获得不同的业绩点。更为尴尬的是,一大批“课题论文”、“职称论文”、“毕业论文”从发表之日起就只能起“收藏”作用,几乎没有人关注。有人指出,正是论文指标的导向作用助长了医学科技界的浮躁风气,从“香饽饽”到“鸡肋”,反映了论文生产与发表整个链条中的唯“数量”论的尴尬。而这两年频频爆出的论文造假事件,更是让SCI的标尺作用遭到置疑。

  事实上,SCI数据作为一种评价指标,只是从论文数量和影响力这一侧面提供一些相对客观的数字。SCI标尺没有坏掉,而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出了问题。医学科技界要克服存在的浮躁风,只能从自身的体制和管理中找根源,而不是去指责国际同行普遍采用的评价工具。把论文作为科研绩效评价指标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和资源,而不能因噎废食。

  今年出台的“表现不俗”这一指标具有象征意义,论文年度排名有了新的指挥棒。但能发挥多大作用,还需要继续关注。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