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中国每年约250万人吃错药 医疗广告成“陷阱”

http://news.qm120.com2009-12-17 17:26:48 来源:全民健康网

  

  时下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上大量的医药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在为患者寻医问药提供方便的同时,一些虚假医疗药品广告也乘“兴”而入,屡禁不止,患者深受其害。据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提供的信息,由于虚假医药广告、误导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吃错药。

  忽悠你,没商量

  李老师今年72岁,因患糖尿病给她的晚年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在求医治病的同时,她时常留意各种媒体刊发的医疗药品广告。

  7月份,一则治疗糖尿病的广告引起李老师的注意。广告宣称,使用该产品系列3天—5天血糖正常,20天血糖完全达标,一个疗程60天彻底治愈糖尿病……医院的地址在北京,还承诺用药7天无效者全额退款。被糖尿病折磨多年的李老师想,这种药不但能治愈自己的病,还有承诺,便毫不犹豫地寄了1600元钱,买回了广告中的某胶囊系列产品。服药后感觉肚子有点胀,但几天后空腹血糖降到了正常值,她还挺高兴,也就没在意。可半个月后,先是手发红、嘴唇发紫,接着开始腹泻,她着急了。赶紧打广告上医院的电话,开始还答应退钱,但再打电话,就一直没人接。李老师到医院咨询,医生告诉她:“糖尿病根本不可能短时期治愈,需要长期服药,有的病人还需要使用胰岛素,这才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温馨提示:一些虚假医疗药品广告对消费者就医、购药进行误导甚至欺骗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建议,对于出现“保证治愈”的及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宣称“祖传秘方”或者“名医传授”等内容的可视为违规广告,消费者不可轻信。

  “馅饼”往往成“陷阱”

  当众多的医疗药品广告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时,真真假假,莫衷一是。一些医疗药品广告更是声称肝炎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都能治疗,越难治的病,功效越神奇。对此,多年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的邵大夫说,虚假医疗药品广告表面看是“馅饼”,实际是“陷阱”。

  老赵患高血压4年多,经常头晕,严重时正常工作都受到影响。一次,他从某电视台看到利用纳米技术治疗高血压的广告,其中“具有疗效短、见效快、不复发之功效,服3个疗程便康复停药,降压不反弹”等内容让老赵深信,这个药一定能治好他的病。

  花650元购买了该降压药,服用后老赵的血压降了,可依然时有反弹。头晕、耳鸣的症状丝毫未减,服药一段时间后,心率加快、胸闷、气短。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频发性室性早搏。为治病,老赵花了近5000元的医药费。

  温馨提示:要注意医疗药品广告中的“陷阱”:对打着名医、专家的旗号,或利用名人效应宣传的不可盲信。特别是对那些“专治疑难杂症”的广告,尤其要提高警惕。事实上,由于一些顽疾、绝症不易治愈,是靠药物控制病情发展,减轻危害,延长生命,而医疗药品广告中出现的“疗效显著,不复发,无效退款”等承诺,大多是幌子。

  慧眼如何辨真假

  据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提供的信息,我国药品广告发展迅猛,已超过食品、房地产,成为各类媒体上最大的广告来源。而虚假医疗药品广告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今年9月10日至12月31日,国家工商总局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对医疗、保健食品广告的集中整治行动。

  太原市工商广告监管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曝光的违法医疗药品广告案件中,大多是利用医疗机构、专家、患者的名义证明产品功效,并宣传治愈率等,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工商部门依法严厉查处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医疗药品广告的监测和巡查。但随着广告业的发展,以医疗资讯、专家咨询、免费体检等形式刊发医疗药品广告的现象越来越多,而广告形式的变异,一定程度上给监管带来难度。2007年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明确了医疗广告发布的内容和审查制度,并加大了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处罚力度。对医疗药品广告的监管,不能完全采取“堵”的办法,要进行合理有效地疏导。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广告审查员的培训,减少违法医疗药品广告的刊播,帮助媒体调整广告内容结构,开辟新的广告源。另一方面,医疗药品广告发布商要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加强自律,严格遵守《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不做夸大、虚假宣传。

  “违法医药广告屡禁不止,与目前广告市场缺乏健全的法制环境及行业体制是分不开的。”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要想让公众获得正确的医疗信息,应建立完善强大、真实丰富的医疗信息服务网络。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评价与监督,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患者对症求医。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医学常识,提高老百姓识别虚假医疗药品广告的能力。

  “对于现代医药创新成果,老百姓应有所了解,否则很容易被虚假广告蒙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张永康说。凡从医药广告上获悉的医疗和药品信息,如需要治疗和购药时,要了解其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不要盲从。当无法辨别医疗药品广告的诚信度,比较好还是去正规医院,切不可有病乱投医,以免贻误病情。(王珏) (来源:山西日报)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