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住万元房喝超纯水 浙立法提高实验动物待遇

http://news.qm120.com2010-01-11 09:22:29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社会万象

  浙江在线01月11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昨天下午,省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沈医生拿出一只小白鼠,从其尾部抽血。之前,他们已经对不同的小白鼠,喂了不同剂量的心血管药物,现在要通过血液分析医疗效果。

  任何一项医学奇迹的背后,都有一批人类的替身——实验动物,替我们去接受实验。来自省科技厅的数据,目前我省在实验动物中涉及的小鼠、大鼠、兔、毕格犬等年生产使用量近50万只。

  每年50万只的实验动物们,对人类来说可谓劳苦功高。日前,我省专门立法通过了《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提高它们的“福利”待遇。

  如果人工心脏研究成功可以不必等待器官捐赠

  “我们正在研究左心室辅助泵,相当于人工心脏,如果成功的话,可以使许多患者免去等待器官捐赠之苦。”省人民医院严志焜教授,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研究实验室心脏移植分室主任,也是左心室辅助泵课题的负责人。

  目前,这个研究即将进入动物实验阶段。“我国目前每年有54万人心脏性猝死,许多人都在焦虑地等待合适的心脏供体。如果成功的话,对许多心脏疾病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福音。”

  当然在这之前,将有一批替身——实验动物,替人类去接受实验。

  对于这些替身,严志焜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创造的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国内最长寿者,就离不开37年前一群特殊动物所作出的贡献——30多条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的大狗。

  37年前,因为信息交流的不便,虽然国外已经有人工心脏瓣膜,但是具体怎么样做、瓣膜如何起作用,以及置换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没有一个人能解答。当时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动物,让实验动物用生命来讲述。

  1973年,在省科技厅的帮助下,30多条大狗严阵以待,等待人工心脏瓣膜的置换。

  许多现在非常精密的实验仪器,当时都还没有,许多工作只能手工完成。每置换成功一条狗,严志焜都会睡在它的身边守侯,日夜密切观察,确定是什么因素导致它出现异常。没日没夜的付出,终于使动物实验获得了成功。

  1976年,这项置换手术终于被运用到临床上。当年23岁的桐乡一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陈凤桥就是首名受益者,她也是目前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国内最长寿者。

  立法管理动物实验提高人类替身的“福利”待遇

  “实验动物中也有实验,这是我们这些年都在提倡的,也通过一些法规来提高动物的福利。”2009年10月1日,我省用立法的形式,通过了《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省卫生厅科教处朱炜介绍,《管理办法》从实验动物的生产、使用和居住环境,对如护动物福利作出了明文规定。

  我省卫生系统,从去年年底开始,率先在全国,开始对进行动物实验的医生、科研工作者和科研管理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8期,培训了1000多人。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食品、使用的药品和化妆品,都离不开实验动物。”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主任陈民利教授解释,我省的动物实验80%集中在医学领域。一项医疗技术如果要推行到人身上使用,一般都要经过小鼠、大鼠等小型动物阶段,狗、猪等大动物阶段,以及猴子等最接近人类的灵长类动物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可能用到几十只乃至上百只动物。

  “人类进步离不开动物试验,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科学、合理、仁道地进行动物实验,尽量改善它们的居住环境,优化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技术。”陈民利说,不要把动物实验的研究人员看成是冷血的,其实每一个参加实验的人都能体会到,动物是有感情的,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减少动物的痛苦。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