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秦腔名家陈妙华1日病逝

http://news.qm120.com2010-02-03 10:04:32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社会万象

  追忆

  她为秦腔艺术而生

  她是真的热爱秦腔

  39岁的惠敏莉是西安曲江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易俗社分公司经理。

  1989年,刚满18岁的惠敏莉从艺校来到易俗社。“我不是陈妙华的学生,但平日里演戏和排戏,都有接触。”一次自己扮演匈奴公主,演出刚结束,就被陈妙华叫到身边。“她当时给我讲,公主该怎么演,如何塑造出个性。”惠敏莉说,“陈妙华给我说‘娃,你是个好苗子,希望再给咱捧个梅花奖回来’。”后来,惠敏莉真的获得戏剧梅花奖。

  惠敏莉说,陈妙华对秦腔真的特别热爱,她后来精神出现了问题,经常有恍惚情况。但只要有人提到秦腔,她就会把眼睛瞪大,说出自己的见解。

  她有天分也能吃苦

  今年83岁的郝振易在陈妙华1949年进入易俗社时,负责指导她唱腔。“就嗓音和唱功而言,陈妙华的天赋很高,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很难有来者的。”郝振易说,陈妙华很有思想,有次找到他说,她认为要想当好演员,就必须有天分、有文化、能吃苦。陈妙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58年,郝振易陪陈妙华到长春拍摄电影《火焰驹》,其中有一场卖水的戏,需要演员挑着担子。陈妙华从未碰过担子,为了表演的真实性,她每天用担子挑两桶水,在排练厅里一圈圈走。

  她对艺术追求完美

  头裹白布条,身披缟素,39岁的自由职业者张锦屏说:“我以女儿身份给她戴孝。”与陈妙华的关系,张锦屏用了“三位一体”这个词:首先是师徒关系;其次是朋友关系;第三层关系就是情同母女。张锦屏坦言,老师对自己要求高,追求完美,精神压力很大,尤其是一谈到《三滴血》,遗憾之情即像荆棘一样丛生。

  她的人生让人感慨

  61年前,孙莉群和陈妙华同时进入易俗社。孙莉群讲,1958年至“”前是陈妙华影响力最大的时期。“她几乎是全民偶像,每天都能接到很多书信,大多数都是求爱的情书。”这些显然没打动陈妙华,她将所有的精力投入秦腔。

  当陈妙华的事业因种种原因走下坡路时,才开始考虑婚姻问题。后来,陈妙华离婚、出现精神问题,“相比她的艺术而言,她的人生让人感慨。”孙莉群说。

  记住陈妙华记住她所留下的

  1940年生于西安市,秦腔文武小生。父亲庄正中是易俗社著名的小生演员。

  她1949年进入易俗社学艺,师承凌光民、杨令俗、封至模、宋上华等名家,20世纪50年代初因饰《白蛇传》之许仙而一炮走红,1956年荣获陕西省戏曲观摩大赛演员二等奖,1958年随陕西省电影艺术团赴长春拍摄秦腔艺术片《火焰驹》,1960年参加电影《三滴血》的拍摄,均担任主演,其英俊的扮相和高亢圆润的唱腔闻名西北,蜚声全国。

  陈妙华嗓音条件优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陈派”。代表剧目有《火焰驹》、《三滴血》、《夺锦楼》、《紫金冠》、《白蛇传》、《京兆画眉》、《扫窗会》等。

  评价

  她让秦腔走向全国

  昨日上午,西安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冀福记对陈妙华这位昔日的同事,给予很高评价,“是她让秦腔走向了全国”。

  冀福记讲,新中国成立前,秦腔由于传统观念,不允许女演员扮演小生。陈妙华成为第一批小演员,在秦腔发展历史中,成为女扮男装表演的标杆。“陈妙华通过她的表演,将男声的浑厚洪亮与女声的清亮轻扬融合,形成秦声秦韵独特的美感,让人们改变了对吼秦腔的印象。”秦腔是地方戏曲,但通过陈妙华参演的两部电影,让全国人民了解到秦腔的魅力。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