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老太太告子女不回家 一堂精神赡养课

http://news.qm120.com2010-02-26 09:12:43 来源:全民健康网

  71岁的重庆刘老太有三个孩子,大女儿、二儿子和儿。在当地人眼里,三个孩子都很孝顺,不仅会给老人送去生活费,而且,就连孙儿孙女们也会时不时地给老人送钱。但刘老太还是把三个子女一起告上了法庭,她要求法院判决子女们每月付她100元生活费。开庭时,老人说:“我不要钱,只要他们每个月回家吃顿饭。”(2月25日《重庆时报》)

  子女、孙儿孙女都给老人送来生活费,老人还把子女告上法庭,这不是无理取闹吗?但是听完老太要求子女回家吃顿饭的诉求,笔者心里又是另外一番滋味。刘老太虽然不缺钱花,但是衣食无忧并不能代表她过得开心快乐。老伴去世,子女经常不回家,说明老人需要子女的精神赡养、亲情关怀。

  子女常回家看望父母,尽到自己的赡养义务,这本是人之常情。虽然物质赡养已有法律规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渴望子女精神赡养的老人不在少数。据媒体报道,有的父母因为子女长时间不回家,主动设立探望奖、吃饭奖。成都一位老人花10万元为陪伴他的小狗举办葬礼。北京一位老人因保姆要回家过年,跳楼自杀。郑州一对老夫妇为了把4个不常回家的儿子叫回家,竟演了一出吵架摔东西闹离婚的“苦肉计”……老太把子女告上法庭,希望子女回家吃饭,与探望奖、吃饭奖何其相似!

  其实,子女对父母尽孝,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照顾好老人的饮食起居,关心老人身体健康与心理快乐,尊重老人的权利,同样是孝顺父母的重要内容。老人除了需要物质方面的赡养,更渴求精神赡养。可是,许多年轻人往往把赡养老人理解为物质供给,而忽视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家立业,父母需要花费多少心血与汗水,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子女用真心来报答。一首"常回家看看"曾让多少人为之动容,我们是否会想到自己对父母的之情?是否会想到自己垂垂老矣之时,谁来关心我们?

  不可否认,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子女关心老人有时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情况在独生子女家庭更为突出。不可否认,给老人赡养费,聘请保姆照顾老人也是一种孝心,但是金钱与保姆毕竟代替不了亲情。我们不能遗忘亲情与孝道,没有理由不与父母沟通、交流。客观地讲,如果工作在外,不能常回家看看,至少应该经常鸿雁传书,电话嘘寒问暖,节假日抽时间回家看看,或者把父母接到身边照料。如果与父母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或者相距不远,更应该常回家陪陪父母,与父母谈工作,谈生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及时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不能让老人长期忍受空巢之痛。

  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如何赡养老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难题。《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说,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最近召开的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披露,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与上年度相比,老年人口增加725万,老年人口比重增加0.5个百分点。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当然,政府有责任完善养老政策,从物质层面为老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但是庞大的养老责任不能全指望政府来承担,从亲情的角度讲,政府的关爱不能取代晚辈的孝顺。所以,唤醒年轻一辈的精神赡养意识十分必要。我们一方面要保证老人衣食无忧,另一方面要对老人尽精神赡养义务,让“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共识,让老人健康长寿并且充实快乐地安享晚年,无疑是一个发人深思的课题。

  “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我们做子女的不能让老人失望。 (胡艺)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