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临沂“痴”男子十年编字典 自称方便实用超过《新..

http://news.qm120.com2010-03-16 09:56:36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社会万象

  刘振成仍在继续自己的字典梦。

  文/片本报记者张纪珍

  从28岁开始,只有中专文化的他,花费了10余年的大好年华,编写了一本至今仍无法预知能否被社会所接受的“字典”。

  刘振成,这位年过不惑的男子活得很“痴”,也有着一份近乎自负的自信:尽管专家对他的“字典”褒贬不一,但他坚信自己的编创成果,在方便实用方面,超过了《新华字典》。埋首十年编“字典”

  穿过市区熙熙攘攘的商城路,在小巷深处的一个小旅馆里,记者见到了刘振成。10年,只为编一本字典,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个痴狂的想法,但在刘振成那里,却很淡然。

  刘振成的“字典”,全是他手写而成的。长年埋头写作,让年仅41岁的他落下一身病,颈椎疼、胳膊疼……像别人上班一样,吃完早饭,他就开始趴在桌上写。除了吃饭睡觉和照顾一下并不红火的生意,10多年来,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查阅资料和写字典上。

  刘振成爱好文学,中专上的学校就是前些年在临沂开办的鲁南文学院。按照刘振成的说法,自己是一个爱好文学的人,也是一个想在这方面出点成就的人。文学与汉字研究息息相关,也是因为这样,1998年,28岁的刘振成萌生了编字典的想法,并为此坚持了10余年。为他的字典,刘振成不仅花上了10多年的时间,更花了不少钱。

  创造“声韵检索法”

  刘振成的字典现在还只是厚厚一摞手抄稿,这一摞手抄稿大约有一尺多厚,刘振成说,一共是50来本8开的稿纸。稿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一个个汉字,有解释、注音。

  文学是优美的,但把汉字一个个拆开来研究,而且形成一本工具书,却是枯燥的。刘振成不厌其烦地向记者解释字典的使用方法及自己的编创原则。 他告诉记者,在自己字典的编排上,以“声母”为经,以韵母为“纬”,他称之为“声韵检索”,而声母所在的竖行,与韵母所在的横行的交叉点,就是该音节所在的页码数。 记者根据刘振成的方法,在他打印的一张声韵检索表上,查阅了一个“报”字,声母是“b”,韵母是“ao”,在第47页,还是比较快的。

  但是这样也有一个问题,知道汉字读音的情况下,可能用这个方法检索,但如果不知道读音呢?刘振成解释,那样的话,要用声旁检索,另外再用笔画检索作为补充。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